课间10分钟,孩子出教室了吗?

来看看襄阳这些学校怎么做

2023-11-07 12:26:26 来源:襄阳晚报

学生课间玩“跳房子”游戏

学生课间转呼啦圈

□全媒体记者张丽 通讯员高华云 文/摄

“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是空空荡荡的。其后,“课间圈养”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校要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襄阳的孩子们在学校上学,课间10分钟是怎么过的?有家长反映,孩子“小课间”不下楼,一般只去上个厕所或接点水。还有家长反映,学校在课间10分钟的活动安排上,进行了不少有新意的尝试。

课间10分钟,

有的校园静悄悄

王女士(化姓)的儿子在襄阳市区一所小学上六年级,教室位于教学楼三楼。“儿子课间十分钟从不下楼,一般就去上个厕所。儿子上一年级时,教室位于一楼,但下课后,老师不让孩子们出去玩。”王女士说,她上小学时,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冲出教室,玩跳皮筋、跳房子、抓石子等游戏,不打上课铃就不进教室。而现在,到了课间10分钟,一些学校却是静悄悄的。

“我希望孩子在课间能走出教室,哪怕就在走廊里晒晒太阳也好。孩子长时间待在教室里,上课听课效率会受影响,还容易导致肥胖、近视等不良后果。”王女士说。

另一位家长李先生(化姓)很希望孩子在课间10分钟能出去玩,“孩子们下课出去玩,体内可以产生多巴胺。心情愉快了,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老师会拖堂几分钟,有些老师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这样占用课间10分钟,孩子们能去上个厕所就不错了。”李先生说。

课间10分钟本该是孩子们走出教室、放松身心的时间,可是有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把课间活动变成了“课间圈养”,提倡“文明休息”。

“一个学校,学生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学生楼上楼下疯跑,很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即使在走廊里玩,孩子们你挤我、我挤你,也不安全。出了安全事故,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有老师说出了学校的无奈。

活动有趣味,

不少孩子玩得开心

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一年级教室外的走廊上,马老师带着一排孩子靠墙半蹲着。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正在利用课间10分钟玩“隔空坐板凳”游戏。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游戏不仅能让孩子释放压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力。”马老师说。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老师的热情和关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享受快乐的时刻。

记者发现,不少中小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大胆创新,让课间活动充满了趣味。

在课间10分钟,朱坡中心小学和太平店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进行“竹节人”大比武;襄阳市庞公学校一年级老师带孩子们一起玩套圈、转呼啦圈等,将呼啦圈玩出了新花样。

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校长张德兰告诉记者,该校不允许老师拖堂,更不会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课间10分钟,孩子们可以出去接点水、上个厕所等,剩下的时间,孩子们可以聊聊天、玩玩小游戏。该校每天有个30分钟的大课间,在大课间里,孩子们要学习“三操一舞”,“三操一舞”即武术操、广播操、啦啦操和舞蹈。孩子们每年都会学一种民族舞蹈。

市晨光小学给每个年级划分了玩耍的区域。在课间10分钟,孩子们可以跳绳、玩呼啦圈,跳皮筋。

“这些体育器材,一部分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一部分是学校配备的。这些体育器材就放在孩子们随手可拿的地方,比如,一年级、二年级教室外挂的就有呼啦圈。体育能让孩子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睿智的头脑。因此,课间尽量不让孩子们窝在教室里看书,要让他们走起来、动起来。”市晨光小学老师张霞说。

创造条件,

让孩子动起来

说到课间10分钟,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远宏感触颇深。17年前,在襄阳市方圆学校担任校长的李远宏为激励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发出了“人人都是体育老师,处处都是运动场,变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倡议。

17年来,李远宏创新运动方式,和学生一起每天坚持运动,让师生都爱上了体育。在课间10分钟,学生们有序下楼,到操场上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他所在学校的学生体育达标率达100%。

11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时,正值“小课间”。孩子们有的在转呼啦圈,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踢毽子,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这让大家看到了课间10分钟应有的样子。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远宏说,“每天锻炼一小时”追求的目标是“让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伴我一生”。运动习惯不光学生、老师要有,家长也要有。

怎样让学生、老师、家长都来运动,并慢慢引导他们养成运动习惯?李远宏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他说,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运动器材的价格要便宜;二是运动花费的时间要少;三是所需的场地要小。

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运动项目有哪些?李远宏说,转呼啦圈、跳绳、踢毽子等可以满足这三个条件。

记者了解到,在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呼啦圈由学校配备,不让学生花一分钱。跳绳和毽子由学生自备,每两个孩子用一根跳绳、一个毽子。学校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5个呼啦圈、5个毽子、5根跳绳。

“在课间10分钟,除去下楼、上厕所、上楼的时间,孩子们真正有效活动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比如,跳绳,一个孩子跳两分钟,一根跳绳就可以让两个孩子在课间进行充分的运动。”李远宏说。

“在课间10分钟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李远宏说,学校给学生设置了练习单个运动项目的阶梯性目标,比如,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能连续踢3个毽子,在一年级下学期能连续踢5个毽子,到了二年级上学期能连续踢8个,二年级下学期能连续踢10个。

李远宏说,如果能连续踢10个毽子,孩子就能对踢毽子产生兴趣。给孩子设置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这样做,能让孩子动起来,对运动产生更大的兴趣。

《襄阳晚报》(2023年11月7日9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罗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