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保护女性 社会在行动

2023-11-22 11:00:0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万君波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丈夫殴打妻子的恐怖场面给许多人留下了“童年阴影”,但现实生活中,各地各部门正协调联动、多措并举,给广大妇女撑起“保护伞”、筑牢“避风港”。

立法先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不断完善。2016年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并创设了家庭暴力告诫、人身安全保护令、紧急庇护等重要法律制度,打破了“法不入家门”的传统禁锢。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目前,已有16个省(区、市)出台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最高法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立法进程不断实现新突破。

部门联动,全方位多元化保障机制协同发力。2018年我市公安、民政、司法、卫健、法院、妇联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六方联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六部门在反家庭暴力方面工作职责。公安机关在110报警系统中将“家庭暴力”单独列项,作为专项统计指标;民政部门将反家庭暴力纳入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加强“反家暴救助庇护中心”管理;司法行政机关将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列入“七五”普法规划,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卫健部门医疗机构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及时进行救治,做好诊疗记录,保存相关证据;人民法院积极推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工作,明确了保护令包括的措施内容;妇联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法治宣传,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应当给予帮助和处理,可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家庭暴力受害人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强化宣传,妇女依法维权意识持续增强。2015年,全国妇联推出“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利用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各级妇联常态化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聚焦反家庭暴力、反就业性别歧视、反性骚扰、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等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广大妇女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不断提升。

家暴不是“家务事”,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更是社会态度。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施暴者会得到应有惩戒和震慑,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带来的安全感会充盈每一位女性的内心。

(编辑:杨淑雅 审核:王雨婷)

编辑:杨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