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何丽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这一目标,金融支持大有可为!近年来,襄阳市抢抓全域创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取得了良好成效。
上线运行“襄村宝”农村信用信息平台,高标准建成80个村级普惠金融工作站,襄阳创新推出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17个、地方特色农险16个,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44亿元,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中国银行襄阳分行围绕生猪产业链上下游,推出了“猪采贷”“正大经营贷”等多种普惠金融产品,10年累计投入产业链公司贷款超35亿元,个人经营贷款3.6亿元。
金融活,经济活。下一步,要持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特色产业,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为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要保障金融供给,增加资金渠道。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扶持作用,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边缘户干事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畅通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金融行业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现乡村产业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要抓住实体经济,打好数字经济“组合拳”。要坚持金融投资服务实体产业,让好的金融政策释放好的投资效益,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广打造“整村推进”“整片推进”“整场推进”“整链推进”“整街推进”的“五整授信”新模式,解决企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的资金难题。要拓展涉农投资空间,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持续释放乡村发展潜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要规范金融运营,不断优化服务。只有让金融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服务乡村振兴。要聚焦粮食安全、产业振兴等领域,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及普惠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金融活水。要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积极简化不必要的农村信贷审批流程。要创新授信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降低贷款利率、对符合条件的再贷款等,助力可持续发展。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