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文化自信

2023-12-20 15:05:0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吉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基因,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坚定文化自信放于同等位置。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底色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说明,对于我国而言,我们彰显的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红色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土壤中,凝聚着中华民族之精神,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是中华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红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又成为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资源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革命文化纪念馆和纪念地,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故居、邓小平故居等老一辈革命家故居,以及南湖“红船”等不胜枚举的革命文物,都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

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因此,在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其次,要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我们要进一步用好史志梳理的“望远镜”,全面梳理襄阳党史脉络,系统概述襄阳党史在全国全省有地位、有影响的光辉成就,传承好襄阳红色基因。用好史志研究的“显微镜”,对市委命名的15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如程克绳故居、黄火青故居、萧楚女纪念馆等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它们既是红色文化的物质承载,也是广大党员开展主题教育的独特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赓续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用好史志宣传的“放大镜”,从襄阳红色文化中汲取正能量、传承正能量、放大正能量,凝聚起新时代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坚持产业化开发,吸引金融行业、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经营性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红色文化市场主体。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