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抢抓新能源汽车出海机遇 加快推动襄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023-12-20 14:00:0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王璐

近年来,全国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汽车出海潮,比亚迪、上汽、长城等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亚迪斥资45亿元在巴西建设三座工厂;上汽名爵先后登陆英国、荷兰、挪威,成为出口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奇瑞创建OMODA和JAECOO两个新品牌,以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节节攀升,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2023年预计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将超过132万辆。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出海大势,带来了襄阳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机会。

从80年代开始,借助“二汽出山”“三线下山”的机会,襄阳汽车产业一跃而起,取代纺织服装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自此之后,汽车产业始终都是襄阳工业的顶梁柱、压舱石。但近年来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之路却呈现出波折起伏之势,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自2018年突破4万辆之后,再没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之前与襄阳规模相当、并驾齐驱的柳州、芜湖,在2018年却迎来发展转折点,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66.7万辆和21.6万辆。如何推动汽车产业加快转型,提高工业发展的韧性,已经成为襄阳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个人认为,想要推动襄阳汽车产业发展,不仅要从供给侧想办法,也要从需求侧着手,通过出口增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需求,进而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一方面,要做好供应链建设文章。发挥襄阳4000多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抓住“5+2”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契机,围绕东风汽车的加快打造零部件供应链,尽快实现供应配套资源整合,同时积极融入全省供应链平台,与象屿等国内供应链平台公司加强合作对接,建设以襄阳都市圈为核心、辐射汉江流域、南襄盆地乃至全国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为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做好基本准备。

一方面,要做好汽车出口文章。发挥襄阳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9条国际物流通道的渠道优势,以及小河港通江入海的货物运输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全国战略,支持企业探索拓展欧洲、中东、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市场,按照汽车产品出口额度制定阶梯式出口奖补政策,进一步扩大我市汽车整车、总成及零部件产品出口规模。

今年,随着东风纳米正式量产,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崭新篇章,如何抢抓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将成为襄阳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编辑:崔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