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冯煊媛
荆楚大地,生态大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襄阳,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担省委、省政府赋予襄阳的“引领、辐射、联结、带动”重要使命的生动实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好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三篇文章”,加快美丽襄阳建设,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绘就绿色底色。
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扛牢政治责任。胸怀“国之大者”,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新生态自然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自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自觉扛牢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全面提升长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推进。要全面协同推进。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减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提升治理水平。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建立完善长江、汉江、清江等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智慧平台应用,提升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水平,积极创建美丽河湖。
全力做好生态环境防治“文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深入推进美丽湖北建设,必须围绕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污染源头治理,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打好蓝天保卫战,让湖北的天更蓝。严格落实各项大气管控措施,强化移动源尾气治理,制止随意燃烧农作物秸秆等污染空气行为,引进企业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利用,拆改燃煤小型锅炉,减少空气中的碳排放量。关停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支持淘汰老化落伍设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对生产流程进行绿色化改造,全面执行最高环保标准,引导支持化工企业加快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湖北的水更清。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加强源头治理,取缔、清理、规范不合理排污口,实施水域环境隐患大排查,加强水源地保护,对河流污染进行集中整治。严格落实好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极端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禁止生产性捕捞。全区域、全时空、全方位进行执法监管,严格查办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案件,重点打击地下黑色产业链,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保持“长江十年禁渔”高压态势。打好净土保卫战,让湖北的土壤更安全。严格监管土壤污染重点单位,持续推动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工作,强化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污染地块动态监管,推进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探索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污染治理模式。
全力做好生态环境转型“文章”。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把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做好生态环境转型文章。推动产业生态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抓好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优化,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动能,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推动生态产业化。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补贴相关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支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推动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生态行业倾斜集中,实现规划合理化、企业生产规模化、资源利用集约化。推动生活绿色化。全面加强能、水、粮、地、矿、材等各领域资源节约利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厉行节约、节能减碳的理念和意识,践行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安全事关永续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昔日“化工围江”,今朝“江豚逐浪”,守好了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红线,就有了发展的活力线、民生的幸福线。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抓牢抓实生态环境,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成为荆楚大地的生动写照。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