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吴军仪
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保改革中的“领头雁”,是引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要措施,是医保与医疗机构一场默契的双向奔赴。按照国家和省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襄阳市在遵循标准规范、夯实信息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工作体制、强化制度建设、探索创新特色,坚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遏制盲目追新”的改革理念,在支持本地医疗新技术发展上加大探索力度,开启了全覆盖、高质量、精细化、特色化的DIP改革发展之路。
夯实基础,建立分值校正精细化管理体系。严格把控数据质量,根据质控规则对医保结算清单数据进行检验,确保上传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规范性。建立重点专科系数,对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给予适当倾斜,支持我市高新业务技术发展;同时还设立偏差病例、特殊病例及中医优势病种校正系数,通过多重分值校正,使病种分值更加精准科学,更接近临床实际。
传承发展,建立中医优势病种DIP付费管理模式。探索中医药按病种付费管理,设置中医优势病种目录,按照住院中医特色诊疗、按照住院中医特色诊疗、中药饮片、自制药剂等中医治疗项目占比50%以上,中医药优势突出、临床路径明确的原则遴选中医优势病种,设置2%的中医扶持系数,中药饮片、自制药剂等中医治疗项目占比50%以上,中医药优势突出、临床路径明确的原则遴选中医优势病种,设置2%的中医扶持系数,对中医优势病种目录库及分值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同时加大探索中医药按病种支付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建立起基于价值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DIP付费改革。
保驾护航,建立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在DIP实践中,针对病种目录、政策调整、结算清算等,均与医疗机构充分协商谈判,妥善解决争议,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特例单议经办规程,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对于资源消耗差异过大、病情复杂、缺乏历史数据参考的高费用病例,通过医疗机构申请、经办机构审核、专家评议的工作方式,对符合特例单议的病例重新核算病种分值,多种方式支持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发展。
创新支付,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分担体系。在常规分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将具有临床突破性价值,治疗费用较高的创新药品、器械和医疗技术,如癌症治疗、靶向药、免疫治疗等,探索将新医药技术通过设置新病组的方式纳入,并赋予适当的倾斜系数;创新准入机制,优化谈判药品遴选准入条件,鼓励创新药、创新技术发展,利用好商业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医疗新技术费用进行合理分担。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