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韩秀嫣 文/摄
牙膏关乎口腔健康。为加强对牙膏的监督管理,保证牙膏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已于12月1日起施行。
新规施行以来,襄阳市面上的牙膏产品情况如何?消费者该如何科学选用牙膏?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规实施:
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
牙膏既是日用消费品,也是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
据了解,新修订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牙膏参照有关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为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范牙膏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开展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
《办法》共25条,有3个方面重点内容,首先明确牙膏类产品必须是膏状产品,如凝胶、漱口水、牙齿清洁粉等口腔护理产品均不属于“牙膏”;其次明确指出,牙膏以摩擦的方式对人体牙齿表面进行清洁,此前不少牙膏类产品标称“治牙龈疾病”“防治幽门螺杆菌”“消炎镇痛、止血”等并不属于牙膏的功能范围;最后明确要求,商家在宣传中不能过度宣传牙膏功能,如具有抑牙菌斑、防龋、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的牙膏需要额外作“人体功效评价”。
由于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含有“消”字号(卫生消毒类)的口腔抑菌膏等产品、“械”字号(医疗器械类)的牙齿脱敏凝胶等产品、“药”字号(药品类)的丁硼乳膏等产品,均不属于牙膏范畴,需要按照药品、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监管。
记者走访:
牙膏功效宣传较为规范
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商超看到,近百种牙膏摆在货架上,琳琅满目,大都依据《办法》进行上货、销售。
这些牙膏多为膏状产品,每盒价格为10元至50元不等,生产日期基本都在2023年12月1日之前。少数凝胶、啫喱类洁牙产品也被摆放在牙膏专区,但外包装形状与普通牙膏截然不同,罐装较多,且上面标注着“啫喱牙膏”。
功效方面,货架上的牙膏产品主打清火、抗糖、防敏、净白等功效,少数牙膏对主要成分进行功效解读,并配有宣称功效所依据的文献资料。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在外包装上解释了什么是牙齿敏感、牙膏缓解牙齿敏感的过程和技术;纳美科学减轻牙龈出血牙膏则将科学原理、实验室验证效果和临床验证图文印在外包装上……虽然部分牙膏仍存在标注信息不全的情况,但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并未发现标注“促进幼儿长牙”“修补牙洞”“抗幽门螺杆菌”等功效宣传可能误导消费者的牙膏。
与此同时,含有“消”字号、“械”字号、“药”字号的产品,在多数商超中难觅踪影,“妆字号”牙膏占据大片市场。记者询问多名营业员,她们均表示没有销售过含有“消”字号、“械”字号、“药”字号的产品。
挑选牙膏:
无需过虑也不能盲目
在海量的牙膏产品面前,消费者常常挑花了眼,在选择牙膏这件事上犯了难。
“根据《办法》挑选牙膏,消费者有了基本方向,更容易辨明虚假宣传。”市中心医院牙防科医生梁珊珊表示,消费者挑选牙膏无需过虑也不能盲目。
“通过刷几天牙就实现美白、抗病不现实,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牙膏只能起到辅助刷牙的作用。普通人可以选择含氟牙膏,只需注意含氟量和年龄限量。”梁珊珊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挑选牙膏也不能盲目,尤其是选择防龋、抑菌、脱敏、美白、除异味、止血类功能性牙膏,如果出现口腔问题,使用功能性牙膏治标不治本,容易加重病情,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功能性牙膏。”
《襄阳晚报》(2023年12月26日3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汪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