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马武琳
12月17日,第26届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以下简称冬交会)闭幕。作为下半年的重头戏,冬交会的成绩单已经出炉——现场订单交易总额59.74亿元,现场交易额3853.78万元,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7.58亿元。这次盛会不仅是一场农业的盛宴,更是一次品牌、科技和生态的交融与碰撞。
品牌助农,是冬交会的一大亮点。北国万里雪飘之际,作为我国唯一热带省份,海南仍然鲜花怒放,瓜果飘香,得益于此,冬交会的举办,成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农业品牌展会,具有不可替代性。众多知名的农业品牌齐聚一堂,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优质的产品,更是品牌的信誉和口碑,这些品牌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冬交会这个平台,这些品牌得以更广泛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品牌助农方面,襄阳深耕粮食、生猪、淡水产品、蔬菜、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林果、道地药材十大农业产业链,“襄”字号农产品大放异彩,全市拥有“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312个,其中有机产品认证220张,认证面积32万亩。
科技强农,是冬交会的另一大亮点。在这次盛会上,各类农作物的新品种展示着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力量,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科技强农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农产品产量,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这充分证明了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襄阳市积极构建农技协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协同融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上联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下联基层农技协和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科普进村入户到田“最后一公里”。
生态惠农,是冬交会的又一大亮点。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次盛会上,众多生态农业项目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项目注重环保、可持续,不仅带来了优质的农产品,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生态惠农的理念和实践,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襄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国家级绿色产品13类、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个,整体水平位居湖北省第二,绿色成为了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3年的冬交会是一次品牌、科技和生态的盛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品牌助农、科技强农、生态惠农的理念和实践,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民生工作更有“质感”,持续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