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吴婉馨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烟云,历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23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我们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思想精髓,在新时代坚持和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学习革命思想,汲取历史伟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更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譬如,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战略思想,强调了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得中国革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失败走向胜利。毛泽东的革命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些思想的形成,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卓越的智慧和才华、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更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0年,毛泽东为《北大周刊》纪念“五四”题词:“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此后,他多次深情寄语青年和号召青年,“学生要能耐艰苦,要能白手起家。”“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阔步新时代,广大青年应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为党的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青春之力。
厚植为民情怀,坚持为民服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毛泽东同志深深热爱人民,强调“人民至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种人民情怀的崇高境界源于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使得毛泽东深受人民爱戴。譬如,他推行的一系列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土地改革、扫盲运动等,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我们更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和践行的党的鲜明精神品格,面对艰难险阻,他始终高扬“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迈激情,舒展“寥廓江天万里霜”的豁达胸襟,讴歌“风景这边独好”的锦绣河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三个务必”总要求之一,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譬如,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我国发展进入新征程。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坚定信念,更加坚定不移地弘扬斗争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今中国,正迎接全面小康的光明前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站在崭新的时代起点上,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这一庄严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追忆他带领中国人民用生命和热血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汲取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