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襄评
当前,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专家们通过鲜活的事例、精辟的概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解读,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少数宣讲员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把宣讲变成“宣读”。这样的宣讲打动不了听众,效果可想而知。
方式方法是理论服务之“桥”。理论宣讲要让基层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就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必须创新授课方法。
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必须找准理论与社会需求的连接点,善用“大白话”“小故事”,让宣讲“有意义、有意思”,让听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最终使宣讲从“纸上”融入“千家万户”,真正落地生根。
大道至简,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毛泽东同志当年给长沙人力车夫讲课时,用“工”字放在“人”字上面变成“天”的例子,形象地告诉大家,工人的力量如果联合起来可以顶天的道理。习近平同志用“拧紧‘总开关’”阐述理想信念问题,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论述价值观的培育,用“开弓没有回头箭”表述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言简意赅、形象贴切,让人回味无穷。宣讲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把“书面语”转化为“聊家常”,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让宣讲有“知”有“味”有“温度”。
常言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也曾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宣传工作要看对象,理论宣讲也要看人下菜碟。宣讲人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机关学校等不同场合宣讲时,不能机械地重复党的理论,而是要根据宣讲对象的文化程度、思想基础等,联系实际、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把“大众菜谱”制作成适合听众口味的“特色佳肴”,让大家能听得进、能共鸣、有触动。
中南大学的思政课堂引入了AR拍照、沉浸体验、弹幕评论等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方式,频频让理论宣讲“火出圈”。浙江余杭区举办理论宣讲脱口秀,青年宣讲员以脱口秀的形式让宣讲“有趣有料”。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在宣讲过程中必须改变“一篇通稿包打天下”的现象,应当广采众长、勇于创新、突出特色,采取“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乃至“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为群众所认同、所掌握,飞到群众心坎里。
《襄阳日报》(2023年4月18日1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