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业正当时

——记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我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刘晓明

2023-04-18 08:57:10 来源:襄阳日报人阅读

全媒体记者 徐勇 通讯员 刘鑫 周嘉懿

作为一名“小镇青年”,刘晓明在南漳县创业十年时间,把自己的企业做成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并带动多个创业团队孵化出10余个公司,个人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懵懂中迈出第一步

刘晓明今年36岁,南漳县九集镇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武汉一家医院。在身边人看来,他的工作既稳定又体面。

但2011年的一天,刘晓明在没跟家里人商量的情况下,主动递交了辞职信。从电话中得知儿子的“先斩后奏”,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辞了就辞了吧。”

父亲的淡定其实早在刘晓明意料之中。40多岁离岗创业,远赴云南种植药材,后来还涉足工程领域,这样一位父亲,怎么会阻止一个同样渴望创业的儿子?

不过,让刘晓明没想到的是,父亲一分钱都没给,而是让他自己为梦想“买单”。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刘晓明由于常年在西安上学,看到当地凤香型白酒卖得很火,便萌生了回老家填补这一空白的想法。

他请亲戚担保,贷款10万元,在南漳县城开了门市部。结果折腾大半年,发现无论怎么做,都只能维持经营,不能扩大规模。

走访了很多客户,刘晓明渐渐意识到,一个地方的居民大多适应了一种口味的白酒,想让他们接受新口味是非常困难的事。

做生意还是要顺势而为。刘晓明果断转战陕西。由于已经没有资本再铺设门店,他决定尝试做渠道商。当年上学时,他在当地积累了一定人脉,在多方奔走下,终于找到了愿意合作的对象。

销售员、司机、装卸工……刘晓明雇了一个员工,两人把所有的活儿都干完了。虽然辛苦,但第一个单子就赚了20万元,这让他兴奋不已。摸到了门道就开始大量“复制”,公司快速成长。

2014年,受总部区域管控等因素影响,刘晓明无法继续在当地销售白酒。幸运的是,他已积累到了“第一桶金”。

在试错中不断成长

2014年,刘晓明注册成立了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南漳李家院村承包了200多亩的林地养土鸡,他坚持只用粮食当饲料,结果还没养好,就发现成本高到顾客不可能接受,后来还遇上鸡瘟,大部分投入打了“水漂”;他还在县城一口气开了几家水果销售连锁店,因为没弄清哪里的货便宜、哪些货好卖,员工也缺乏经验,水果店入不敷出;他把资金借给朋友周转,结果因各种原因,朋友还不上钱……

幸运往往眷顾乐观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晓明跟朋友去当地一家葡萄园采摘,他对葡萄的口感赞不绝口,于是找到园主攀谈。园主却说,由于资金紧张,不能扩大规模,只能赚点辛苦钱。

“我给你投50万元,你好好搞,赚了钱我们分。”刘晓明的豪爽让对方很感动,于是两人真的开始合伙做生意。没想到葡萄园不仅自身效益好,还能给刘晓明的水果店供货,降低了经营成本。

后来借款收回,刘晓明又有了资金,他开始调整公司管理模式,发掘了叶超、敖涛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但缺资金的伙伴,帮助他们创办公司,他们又成为刘晓明公司农产品产销链上的一员,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在利他中打造乡村创业乐土

“第二次创业带给我的启发是,利他更容易创业成功。所以我的第三次创业是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打造一个创业乐土。”刘晓明说。

2018年,刘晓明创办了南漳玖天青年创业孵化园,目前已入驻企业4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31家。2022年,该孵化园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首批青创园试点。

为了更好服务园区的孵化企业,刘晓明联合银行以自有资产为担保,整体授信1.2亿元,可为孵化园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7000余万元。

孵化园还大力开展校企共建,引进专家挂职指导。现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件,发表论文4篇,注册商标2件。

目前,刘晓明的团队正在打造新型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基地。这里除了有固定的场地给创业者“大展拳脚”,还有他们研发的自动采摘机器人等全套设备,更有一个创投基金提供资金支持,有志创业者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襄阳日报》(2023年4月18日3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