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晴
核心素养教学思想下,采用议题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进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学段可以从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建构三个维度来构建“议题式”道德与法治课堂。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基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且符合核心素养的议题是议题式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的关键。议题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探究性,符合道德与法治思想内涵的议题。
精选“议题”,培育核心素养。如学习《单音与和声》时,当时正处于疫情期间,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总议题为“疫情防控的温度与效度”,疫情防控中的“温度”指向个人利益,“效度”指向集体利益。这一总议题,将抽象的概念和教学内容、生活情境三者有机统一,在“议”中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创设“议境”,促进思维成长。“议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决定着议题式教学的整体效率。议境是为开展议题而服务的,情境的创设要基于现实生活,善于捕捉社会热点,还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如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时,围绕社会热点事件创设情境,通过思考、探究、辨析、选择、判断促进学生思维成长。
建构“活动”,提升实践能力。议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整堂课真正落实“议”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要建构适宜的活动,课前可围绕议题设计查阅资料、走访参观、主题调研等活动激发学生“乐议”;课上采用主题辩论、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组织学生“善议”;课后通过布置实践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亲身实践中“深议”,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议题式教学大大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培养了学生思维,落实了核心素养的要求。“议”路漫漫,“议”路求索,我们也将在议题式教学探索的路上且思且行。(作者单位:襄阳市高新区第二中学)
《襄阳日报》(2024年1月25日 7版)
(编辑:王鑫 审核:刘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