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黎贵波 通讯员 翁安娜
室外春寒料峭,高新区团山镇华光社区食堂内却暖意融融。2月29日中午12点,食堂迎来用餐高峰,供餐台前排起长队,10张餐桌座无虚席。
食堂没有设置打饭窗口,就餐居民排好队,自取餐盒,择其所好而取。居民赵启荣选择了胡萝卜炒肉丝、豆角茄子。食堂工作人员李清娇从赵启荣手中接过餐盒,称重3两,每两1.7元,收费5.1元。
“社区现有75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00余人,80岁以上老人有80余人。这些老人吃饭普遍有难处:家里人少做饭难,出行不便买菜难,餐桌冷清吃饭难。”华光社区党委书记张铁牛说。
“我们推进社区食堂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办公室主任刘国庆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共建成运营社区食堂6个,月均服务居民就餐超2万人次。
餐厅的牌子上显示着优惠信息:60—70岁,充值100元送20元;70—80岁,充值100元送30元;80—90岁,充值100元送40元;90岁以上,充值100元送60元。食堂负责人康立波介绍,“食堂每样菜品都是小锅炒制,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可口。我们还根据老人的建议,每天更新菜品,让他们吃得舒心。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我们还可以提供送餐服务。”
张铁牛说:“社区食堂不图赚钱,主要是服务居民。我们采取‘社区主导+市场化运营+反哺居民’的模式,由社区提供场地,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经营,社区收取少量场地费用用于社区民生实事办理、基础设施建设等。”
刘国庆介绍,高新区因地制宜满足助餐需求,已探索出多种社区食堂创建模式——政府无偿提供房产并引进社会力量运营、开放养老机构助餐服务、设置社区助餐站、发展农村助餐服务等。
为更好满足社区居民用餐需求,康立波会在大家饭后征求改进服务的建议。“我口淡,可不可以少放点盐。”“饭菜味道好,就是盛饭的碗小了些,希望换成大碗。”……来餐厅吃饭的居民提出各种建议,康立波将大家的建议一一记下。
《襄阳日报》(2024年3月1日 4版)
(编辑:王鑫 审核:汪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