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义勇(右二)同开农家乐的农户们拉家常(谷城县委老干部局供图)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通讯员詹黎明 马明刚
2021年7月,刘义勇服从谷城县公安局党委决定,驻村担任渔坪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第二年7月,快到退休年龄的他即将结束驻村工作。这事被村民知道后,40多名村民派出代表,找到谷城县委领导,几经努力,硬是把刘义勇留了下来。
“村民信得过我,我就不能辜负大伙儿,必须干出个样子来,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谷城县公安局退休干部、赵湾乡渔坪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刘义勇说。
渔坪钱鱼“肥”农家
谷城县赵湾乡有一座海拔1584米的青龙山。从青龙山上流下来的两条河,一条叫东河,全长45公里;一条叫西河,全长70多公里。刘义勇打小就在西河边长大。
他回忆,小时候,东河、西河里生长了一种泉水鱼,名叫钱鱼。钱鱼,体形苗条,被称作“鱼类的模特”。
然而,自打驻村担任渔坪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后,他跑遍了东河、西河,却再没看到记忆中“鱼类的模特”——钱鱼。
惋惜之余,刘义勇决定让钱鱼再次出现在东河、西河里。当听说神农架楚源渔业公司(省水产局颁发有许可证)出售钱鱼苗时,他就租了一辆装水的汽车,并配备了供氧机,去神农架买鱼苗。他自掏腰包,花了7万块钱,买了2万尾钱鱼苗,连夜运回投放到东河、西河里。
有村民问刘义勇:“这些鱼长大后算哪个的?”刘义勇笑着说:“是东河、西河两岸村民的,是子孙后代的。”
为了养好钱鱼,造福老百姓,刘义勇张贴告示:“严禁电打鱼、毒鱼!”他还经常向村民们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并聘请20位有威望的村民担任义务巡河员,常年帮忙看管。
如今,在渔坪村,村民陈文江、章拥军、方光莲等靠钓鱼,一年就收入1万多元。
而为了让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驻村期间,刘义勇还带领工作队逐户上门做工作,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并牵线搭桥,免费为村里农家乐制作安装统一标牌和指路牌,定期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河里钓的钱鱼、山上采的鲜竹笋、自家喂的土鸡、树上摘的香椿……靠着这些本地特色农家风味和规范的管理,如今的渔坪村,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露营、垂钓(一人一竿可以钓),村里的农家乐也已发展至23家。
硬件升级辟“钱景”
做好“旅游+”,硬件也得跟得上。
驻村期间,刘义勇带领工作队成员,多方争取资金210多万元,修了5里大池子旅游公路、渔坪民木主题公园、两河口生态停车场、马场生态停车场、粟谷沿河码头、李家沟消防惠民路,为全村居民集中点安装路灯,改厕70户,新建两所公厕,申请开通了县城直达渔坪村的公交、快递。
2022年10月,S467省道粟谷大桥建成通车,打通了赵湾乡通往县城的循环“大动脉”,渔坪村产业发展也随之走上快车道。
当前,以油茶、香茶、食用菌为主的种植业;以黄牛、山羊、土猪、土鸡、钱鱼、比利时兔等为主的养殖业;以古法榨油、传统酿酒等为主的加工业;以餐饮、民宿康养等为主的服务业,让渔坪人的“钱袋子”鼓起来,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72岁的村民金光莲说:“过去,我养猪、养鸡要么卖不出去,要么被商贩压价卖不上好价钱,心里别提多难受了。现在这些产品就近卖给村里电商、农家乐,价格合适,供货也非常方便。这多亏了刘书记给我们找路子、出点子。”
村里像金光莲这样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的群众还有很多,销路打开了,群众的收入也明显增加了。
《襄阳晚报》(2024年4月17日9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