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逛公园能解压,从心理学上来说,确实有其科学道理。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西典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校长胡江涛,请他从专业心理层面做解读。
“公园20分钟”带来的放松感相当于人体分泌了这些物质:
让人快乐的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快乐激素”。人们可在公园看风景、听音乐、吃美食、眯眼小憩,这些方式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在繁忙工作的间隙,走进公园,可以改善身心疲惫的状态,这也是“独乐乐”的有效手段。
放松心情的血清素。血清素是情绪的稳定剂,可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花20分钟在公园晒太阳、散步、做有氧运动,烦恼压力指数就会降低,负面情绪也会远离。
联络感情的催产素。催产素是爱的荷尔蒙。人们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在公园待上一小段时间,进行聊天等互动,在拉近彼此感情的同时,自己的身心也会得到放松。
增加活力的内啡肽。内啡肽是大脑中的“镇痛药”“励志剂”。逛公园时,可做拍手操、打太极拳、听音乐、看点幽默搞笑的文字或视频,这些方式都能让身心得到休息,补充能量,让人们更好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除了逛公园,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调整情绪,比如,运动、阅读、旅游、写感恩日记、种花、挥毫泼墨、支教、做公益等。不管使用哪种方式,人们都不要忘记在生活中建立正向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心理平衡能力、抗挫力、反弹力、钝感力。而当压力太大难以缓解,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时,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襄阳晚报》(2024年4月19日12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