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天降谷子雨,新火试新茶。2024年4月20日,农历甲辰龙年谷雨次日,汉江流域茶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湖北襄阳开幕。200余家茶企进驻襄阳国际旅游茶城,以茶会友,煮茶迎客,共品一缕茶香,共话“万里茶道”故事,共谋茶文旅融合新篇,共助古商道焕发新活力。
链上发力,让一片“小叶子”成为“大产业”。茶叶两头尖,谷雨值千金。作为新春采摘的首轮茶,茶叶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头饱满,叶片厚实。趁露采摘,晾干杀青,搓揉晾摊,晒干烘焙,一道道工序里凝结着南漳、保康、谷城等地茶农的无限喜悦。2012年襄阳高香茶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也是在同一年,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成功举办,走出了中蒙俄友谊之路,架起了多领域合作之桥。十多年来,襄阳茶产业链持续完善,茶叶加工科技含量、品牌溢价优势均明显提升,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达到150亿元。
“襄”飘万里,讲好襄茶故事提升襄茶文化影响力。翻阅陆羽《茶经》可知,饮茶也是一种俭德行为,“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再如《茶疏》所说:“谷雨前后,其时适中”,真是品茗尝春的绝佳时机。放眼苏浙闽赣,杭州、湖州等地以立法形式将每年谷雨日确定为“全民饮茶日”。驻足“华夏第一城池”,饮茶之风风靡城乡,无论是入驻襄阳国际旅游茶城的我国三大红茶之首“祁红”,还是楚都宜城刘猴村民自制的三皮罐土茶,处处都藏着茶香。
古道复兴,助力节点城市再显昔日辉煌。襄茶香万里,复兴正当时。环视荆楚,汉口享有“东方茶港”美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商人在汉口设立砖茶厂,制作砖茶经汉水转襄阳北上,进而转销欧洲,汉口成为近代中国机器制造砖茶的中心,也成为了区域金融中心。当时晋商来此,主要经营茶叶和票号。茶商们聚集在汉口,借票号办理汇兑,将茶叶分类、分级重新整理,再进行运输。长篇小说《乔家大院》里较客观地展现了明清时期襄阳作为“万里茶道”由水路到陆路转运的重要枢纽地位,也对襄阳种茶历史进行了艺术性演绎。
汉水中枢,高香绿茶,鄂西北有着3000多年种茶历史,襄阳是湖北茶叶主产区之一,每一处茶区就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区。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将楚汉和徽派文化融入建筑风格,灰墙青瓦、飞檐牌楼、街坊露台错落有致,这样的建筑风格融合茶叶原产地交易市场在国内是一个创举。诗酒茶花,传统四雅,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大观园。栊翠庵贾母“不喝六安茶,只喝老君眉”场景映入眼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家里,捐了龙禁尉”的桥段跃然纸上。
立足当下,“茶”香也怕巷子深,货好还得勤吆喝,品牌塑造离不开时间的锤炼,离不开市场的考量,著名茶品牌亦然。展望未来,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比较优势,勇担保护“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神圣使命,推动“万里茶道”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恰逢其时!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