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4处文物展馆开放迎客

2024-05-01 18:12:40 来源:襄阳晚报
长门城楼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摄

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通讯员刘蒂尼 实习生郭晨毅】4月30日,记者从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获悉,襄阳古城4处文物展馆5月1日起开放迎客,分别是单家祠堂(单懋谦纪念馆)、长门(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展示馆)、仲宣楼(登楼文学展示馆)、襄王府(襄王历史文化展示馆)。

单懋谦纪念馆:

一时壸政 百代完人

单家祠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为单懋谦的家族祠堂。单懋谦为襄阳人,历经礼、工、户、吏、刑五部,终至相位。

单懋谦纪念馆以“一时壸政 百代完人”为主题,展现单懋谦才华横溢、仕途坦荡的传奇一生,该主题内容由张之洞为单懋谦题写。该馆推出“福泽天下,善聚襄阳”“百代完人,三打戒尺”两项游客体验活动,分设“诗书继世、礼法传家”“济世匡时、安民宁邦”“棠棣竞秀、花萼相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福泽乡里、垂范后昆”“辅国柱臣、百代完人”“酬勋国礼、入祀乡祠”7个部分,通过文物、场景、多媒体技术,回溯单懋谦的人生故事,选取单懋谦入仕中朝、识拔英才、鹿门书院讲学、擅诗文书法、家族诰封等为重点故事,凸显时代背景下的历史遗产和乡土文化。

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展示馆:

屏障南国 威震华夏

襄阳城墙震华门又称长门,长门是襄阳古城仅存的3座城门之一,因城门洞很长,民间有“48步不见天”之说。震华门是襄阳古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额“威震华夏”,与襄阳人纪念关羽曾兵围襄阳、发动了威震华夏的“水淹七军”之战有关,同时也是对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地位的极好概括。

长门(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展示馆)以“屏障南国 威震华夏”为主题,推出“守望家国,保卫襄阳”“战鼓对垒,声浪震天”“旌旗猎猎,铁打城池”3项游客体验活动,分设“藏兵洞”“城楼”两大展示区域,以长门历史为引,展示历代襄阳城防工程以及重大历史战役,凸显“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等重要军事地位,体现襄阳古往今来智勇兼资、英武侠义的精神。

登楼文学展示馆:

登楼文学 滥觞于斯

襄阳城,并非一介武夫,其实,更是文人雅士。“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这首《登楼赋》,被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评价为“魏晋之赋首”,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如今,位于襄阳古城东南角的仲宣楼,便是襄阳人为纪念王粲所建。历史上的仲宣楼,也堪称襄阳名胜,被列入“楚天四大名楼”之一。

仲宣楼(登楼文学展示馆)以“登楼文学 滥觞于斯”为主题,表示登楼文学发源于此。该馆围绕王粲与仲宣楼的故事,推出“弦风明月,琴韵古城”“东汉雅士,登楼高歌”两项游客体验活动,分设“仲宣印象”“登楼吟唱”“仲宣影响”3个部分,展示王粲生平、登楼名篇、文人追思、海外影响等内容,突出《登楼赋》的由来和深远影响,以及襄阳作为“登楼文学圣地”的历史地位。

游客登上城楼,可以眺望美丽的护城河和城墙风光。

襄王历史文化展示馆:

天潢楷则 永奠南邦

襄王府是明代仁宗皇帝的第五子朱瞻墡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在襄阳建造的王府,历七代八王(第九位襄王朱常澄未在襄王府居住),明末毁于李自成起义的战火,唯有襄王府门前的绿影壁被保留下来,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2001年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王府(襄王历史文化展示馆)以“天潢楷则 永奠南邦”为主题,展示皇族威武楷模,永远安定或建设南方邦城。该馆推出“襄阳红墙打卡,百年王府印记”“王府汉服走秀,梦回大明风华”“汉服换装打卡,体验襄王家族”3项游客体验活动,分设“承运堂”“承运殿”两大展示区域,从影壁历史、王府变迁、藩王制度等维度展开,选取襄王府与绿影壁、昔日盛景、冠带服饰、藩王制度等重点内容,展示襄王府的辉煌与变迁,凸显襄王府作为明朝最高等级王府之一的重要地位。

据悉,4处文物展馆开放时间是每天8:30—18:00(17:30停止入场)。“五一”假期,4大场馆推出多个游客互动项目,游客可以参与雅乐欣赏、角色人物互动、“通关文牒”集章打卡等活动。

《襄阳晚报》(2024年5月1日 3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汪晓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