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接力创业,让襄阳茶香飘海外

2024-05-07 14:39:06 来源:襄阳晚报

杨洋(右一)在推介襄阳高香茶(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周嘉懿 熊敏

从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到拥有茶园3000余亩,年出口60万斤茶叶到中东、俄罗斯,襄阳有这么一对父子,他们在外打拼多年后返乡创业,不仅改变了家乡父老的生活,也让襄阳高香茶的美名远播海外。

他们创办的湖北裕满春茶业有限公司荣获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不久前,湖北省人社厅还专门给予他们10万元扶持资金。

日前,记者赴谷城县五山镇采访了湖北裕满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听他讲述和父亲接力创业的故事。

接力创业, 不断积累管理经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高中毕业后就创业当了厂长,这其中,父亲起到了榜样作用。”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杨洋如是说。

杨家原来很穷,杨洋的爷爷那一辈住的还是土坯房,杨洋和父亲、母亲、妹妹挤在其中一间里。1992年,杨洋4岁的时候,父亲杨书成外出打工,干的还是最苦的活儿——挖矿。

不过,父亲从来没有想这样干一辈子。1996年,攒了3万多元钱,他回乡承包了一家茶场,不过,没两年就赔光了。父亲只得再次外出打工。

创业,最好还是先从最熟悉的行业做起。父亲从矿工到包工队长,再到入股开发矿产,十多年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资金。

2006年,高中毕业后的杨洋在父亲的支持下,在丹江口开起了预制板厂。一年盈利十多万元,不仅维持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也让杨洋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在自己摸索的同时,他也外出学习经验。2015年,他南下广东,在一家公司担任木工主管。

2016年,年事渐高的杨书成想把事业重心转回家乡,便在谷城县城投资建设了“洋诚百货”,杨洋回乡担任经理。此时,一家人终于团聚,日子过得也颇为殷实,原本守成即可,但父老乡亲的一桩难事,让他们踏上了再次创业的征程。

另辟蹊径,专攻海外茶叶市场

襄阳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谷城县五山镇是茶叶重要产地之一。杨书成、杨洋父子是五山镇杨家老湾村人。原本村里有6家茶场,但由于规模小、成本高等原因,经营日趋困难。如此好的地理条件,茶场荒废下去着实可惜,于是,村干部找到杨书成,希望他能盘活这些资产。

规模越小,越难机械化生产,成本必然高;可如果规模大了,按照中国人爱喝春茶的习惯,嫩芽往往需要人工采摘,成本也很高。上一次开茶场的经历使得杨书成、杨洋父子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给了他们启发:“为什么不把茶叶卖到国外去?”

他们调研发现,与国内饮茶习惯不同,中东地区居民普遍有饮茶的习惯,而且他们一壶茶一般只泡一到两次,茶叶消耗量很大,一个家庭一天就要消耗约一斤茶叶。由于不追求反复冲泡,国内顾客不太喜欢的夏茶和秋茶,他们反倒能接受。而且夏茶和秋茶因为叶片较大,完全可以采取机械化加工。如此一来,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又降低了成本,还避免了直接放弃夏茶、秋茶带来的浪费。

2018年,父子二人整合了杨家老湾村的6家茶场、闻畈街社区的1家茶场、闻畈村的3家茶场,共10家茶场,成立了湖北裕满春茶业有限公司。

补齐短板,技术赋能茶叶生产

为了解决规模小、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公司一边修桥铺路、扩大规模、建新茶园,一边设计研发多种自动化生产设备。

在该公司的茶园,6名工人操作一台采茶机,一小时就可以完成10亩茶叶的采摘,效率远超人工采摘。在生产车间,从摊晾到杀青、揉捻、烘干、风选、色选、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动化生产,一条生产线只需要4名工人。这些自动化设备都是由该公司与兄弟公司联合研发的。

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对人力的消耗,带来了更稳定的工作。杨洋告诉记者,人力采茶一般在春季,而且只能工作20多天,日薪高,时间短。现在该公司大多聘用的是长期的工人,这对提高周边农户收入更有帮助。目前,该公司的种植基地辐射全县,综合带动就业3000余户。

经过6年的持续投入,该公司总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元,新建标准化生产车间18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2500平方米、茶叶精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以及精制茶叶生产线一条,并配套绿茶、红茶生产线和产品包装线。

公司成立之初注册了“裕满春”国际认证商标,取得15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通过了欧洲检测标准,取得国内有机认证证书。2023年1月,公司产品还获得“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年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金奖。

4月22日,记者在该公司看到,工人正在茶园铺设地下供水管道。杨洋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产品目前不愁销路,当前主要任务还是提升产能。茶叶特别怕旱灾,一旦茶树枯死,需要几年时间重新培植。该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建立茶园地下供水系统。

此外,该公司经过两年的努力,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改造,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节能减排的同时,也能提升产品品质。杨洋告诉记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年产能可达到400万斤干叶,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销售渠道,不断将襄阳高香茶推向全国,并让其走向世界。

创业微课堂

深耕细作育品牌 茶旅融合促振兴

2023年,襄阳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截至2024年4月,襄阳茶园面积接近50万亩,干茶产量预计全年达2万吨。

在传统茶叶种植中,过度依赖自然气候,对长期干旱、大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机制不健全导致大面积茶叶减产的案例时有发生。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采摘工艺带来了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再加上病虫害、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都会直接损害茶农的切身利益。

随着政府的持续投入,打造襄阳全域茶叶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重点围绕提升茶叶品质、扩大海内外市场、拓展茶叶产品线和产业链、增强襄阳茶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4月15日,总投资5亿元的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已经迎来了200多家知名茶企和茶商的入驻。

小微茶园和茶叶种植初创型企业应该抓住时机,从土壤管理、茶树种植、茶园灌溉、茶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与管理、营销与推广等方面,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合作,采取引技、引智、引才等方式,在注重茶园生态保护的同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并将国内外茶叶市场进一步细分,填补细分市场的客户空白、产品空白、区域空白。

另一方面,创业者还应拓展视野,让茶区变景区,探索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真正做到茶园与环境和谐共生。

王炜:湖北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FLEXTRONICS(全球500强企业)全球报价经理、全国创业培训(SIYB)讲师,曾发表多篇SSCI论文。

(本文由王炜口述,徐勇整理)

《襄阳晚报》(2024年5月7日5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汪晓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