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翟星星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入党誓词内容几经变化,但“纪律”二字始终不变。我想这个“纪律”的背后就是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当前,全党全国上下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全体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筑牢信仰之基。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抓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和根本遵循。
回想我的第一次宣誓,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内心难以言说的触动,那是一种知其然又不知其然的一种感受。如果你问我当时的入党动机是什么,说句实在话,我会直言不讳的告诉大家,因为这是一个荣誉,一个学院几百号人,为数不多的名额让我觉得这比奖学金耀眼多了。如今,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再次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依然会说“我骄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骄傲的背后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短短八十字的入党誓词,不仅是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还是责无旁贷的责任担当,更是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电影《阿甘正传》中主持人问他“中国是什么样子”?阿甘回答“在中国,人们几乎一无所有”。主持人接着问“没有财产吗”?阿甘回答“他们从来不上教堂”。主持人又接着问“也没有信仰吗”?
以前,我从来没有深入的思考过“信仰”这个问题。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这段日子里,我看了很多的红色文字,听了很多的红色故事,也参观了几处红色遗址,没有一次不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背后支撑着他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你要真的问我这信仰到底是什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回答似乎不那么让人信服。因为中华民族一路从血风腥雨中走来,无数的人倒下了,又有无数的人站起来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真的就是这短短的十二个字的力量吗?我只能说,可能这信仰太无私了,无私到每个革命烈士在英勇就义时,没有一丝惧怕,只有为真理而死的满意。可能这信仰太朴素了,朴素到它深入到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骨子里,和血肉融为了一体,所以你以为它不存在。可能这信仰太甜了,甜到当时仍处在黑暗中的革命者们,虽然没有看见这信仰带来的光明未来,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前仆后继。
我们没有信仰吗?搬开每一寸土壤都能看到不屈的脚印,我们失去信仰了吗?那震撼世界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都是从哪冒出来的?我们死后没有上帝救赎吗?是的,但我们不靠上帝,我们靠自己。
我们曾有过屈辱的历史,但这不是软弱,是别人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不幸,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用共产主义的信仰唤醒亿万民众,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信仰,哪来今天的盛世繁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不是没有信仰,而是自古以来就踏实苦干的中国人知道,信仰不是放在口头喊一喊的,不是放在书上读一读的,不是去教堂拜一拜的,而是用行动来诠释的,用成果来回答的。
我们再回到“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我想,如阿甘所说,我们党的确没有什么家当,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因为我们党已把世界浓缩在心中,不仅要创造自己的天地,还要促进世界的进步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就是中国的样子,这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把信仰隐藏在胸,用实践的成果来回答。
当然,信仰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艰难。很多时候,纪律和作风问题只是表象,背离党性,丢掉信仰才是深层次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身努力。”党纪学习教育则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抓纪律、抓作风,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信仰始终不变。我想这也是我们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征程上,我们要守护好自己心中的灯塔,对信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勇担历史使命,努力创造无愧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功绩。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