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少点套路,多点诚意!

2024-05-26 17:00:0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王玉玲 高松洁

5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旅游行业回暖复苏的同时,“宰客”现象屡见不鲜,旅游市场乱象“死灰复燃”。在此,笔者想真诚地劝那些不良商家:少点套路,多点诚意!

纵观近几年的网络热闻,从海南的“天价海鲜”,到北海就餐4个菜1500元,再到西安6根面20元……少数商铺长期不见客户,总想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在价格上动起了歪心思。实际上,面对不熟悉的消费环境,游客在出行前往往会依赖其他途径提前了解。无论是博主的“按头推荐”,还是华丽的宣传视频;无论是旅游团的低价吸引,还是网红打卡的流量噱头,若不仔细辨别,总会让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入了“坑”。如此这样,不仅会破坏游客与当地之间的互相信任,也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冲突。

探寻旅游之“坑”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仔细分析,“坑”的成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是商家经营理念错位,部分商家长期不见客,收益甚微,随着旅游旺季来临,商家自然是心生欢喜,萌生借机涨价以牟取高额利润填补“空窗期”的念头,但这样的想法正是违背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其次,网络舆论环境欠佳。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宰”与“被宰”似乎都是一条视频或是一条评论说了算,不时撩动人们的心绪。而舆论信息的时间差,足以让“键盘侠”对事件整个具体细节增加或删除,颠倒是非黑白。“坑”是否真的存在还需用事实说话。再者,监督举证力度不足,对消费者来说,出门旅游就是为了开心,遇见“被宰”行为也不会太在意。即使有维权意识,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也导致很多投诉不了了之,从而纵容违法者有恃无恐。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不认坑不认宰、爱较真”,这是好现象。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避“坑”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监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更加严厉地打击欺客宰客、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理投诉举报,强化“诉”转“案”工作,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另一方面,要长效宣传引导。向商家宣传合理合法经营的必要性,提醒告诫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线上线下多元化地宣传旅游市场价格,让市场价格更加透明,从而让消费者心中有数,理性消费,出游有心理预期,对不清楚的收费方式,要主动询问商家进行确认;当在享受服务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入“坑”;保存好消费凭证,当发现自己权益受损失,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投诉举报电话,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优化网络环境,从严整治“宰客”不实问题,清理违规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及时对舆论进行回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总之,“不认坑不认宰”是年轻消费者对自身权益保护的一种积极表现,值得倡导。最重要的是,商家要拿出满满的诚意,大声对“宰客”现象喊出“后会无期”,自觉维护良好的信誉,让广大消费者收获毫无缺憾的出行体验,让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杨淑雅 审核:王雨婷)


编辑:杨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