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通讯员孟涛 张芬】27日,襄阳市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据悉,襄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今年2月成立。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此次普查重点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我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其中,野外调查阶段从今年5月持续到明年4月,将对我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它共六大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年代等内容的普查。
当天,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班来到襄王府,利用RTK、航拍无人机、数码相机等测量设备、影像信息采集设备,对文物点进行测量、绘图、拍照、资料登记等。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做好文物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的全方位采集和登记工作。
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班成员陶锐华介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主要任务是对“三普”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预计年底之前,襄阳城区将完成61%的普查任务(以“三普”已登记的1035处文物点为普查总量)。通过普查,将全面梳理文物“家底”,为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系统保护文物打好基础。
据悉,为全面掌握我市城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做到“应普尽普、应保尽保”,并依法将更多符合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的普查对象纳入法定保护清单,现面向全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望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供相关线索。线索联系人:张芬;联系方式:0710-3530995。
《襄阳晚报》(2024年5月29日4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