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闵佳 通讯员韩凯玲】近日,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襄阳中院”)收到一封来自浙江省的感谢信。在杭州务工的当事人张某田曾因九旬老母的养老问题备受困扰,经过宜城法院法官的耐心调解,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为此他特意从杭州寄回一封感谢信,感谢法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
李老太家住宜城南营五涟村,育有四个儿子。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而今已92岁高龄的她,却仍独自居住在破旧的老屋里,生活条件令人担忧,晚年赡养问题亟待解决。可就如何赡养老人,四个儿子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李老太表示想搬到老年公寓居住,幺儿张某田主张母亲年岁过大,应同儿孙住在一起,有所照应。村支书曾试图调解,可四个儿子意见不合,多次协商又互相推诿,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
为了让母亲老有所依,幺儿张某田致信襄阳中院主要负责人寻求帮助。了解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后,襄阳中院建议让李老太走法律途径提请诉讼,并将该案交由宜城法院南营法庭办理。
受理起诉后,时任南营法庭庭长的刘俊带领法庭干警到村中多次走访李老太和她的四个儿子,了解实际情况,倾听老人诉求,综合儿孙意见,试图找到症结。她发现,该案实际系家庭矛盾,如果简单地一判了之,反而会加深亲人之间的隔阂,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征得双方同意后,刘庭长决定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依法对该案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南营法庭法官助理何云伟克服重重困难,将兄弟四人成功聚在南营法庭进行调解。刘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孝亲敬老、修复亲情、家庭和谐等入手,促使各方换位思考,并对照顾老人的细节问题提出了人性化的解决方案。她耐心细致地调解,让四兄弟从最初各说各理,到慢慢打开心结,消除隔阂,当庭就老母亲的赡养问题达成了调解协议。李老太顺利住进长子家中,赡养费用等则由几个儿子共同承担。
案件调解完毕后,身在杭州的张某田不时会就一些细节问题联系刘俊,都得到了耐心细致的回复,这使得他十分感动,遂写下感谢信寄回襄阳。
《襄阳晚报》(2024年6月4日10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