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通讯员袁怡 陈琪惠
教师名片:
徐敏,女,湖北红安人,现居襄阳,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襄阳市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细雨湿流光》,曾获第三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及首届中国教师诗词对联大赛优秀奖、2019年获全国孟浩然田园诗赛创作奖、南漳县“高铁杯”诗歌大赛一等奖,2023年获首届“诸葛亮杯”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
中国是诗的国度,经典诗词不仅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且在今天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也是中华诗词文化的高地,正在创建“中华诗城”。
襄阳市老年大学一直开设有与诗词相关的课程。当下,学校推出新课——诗词鉴赏与写作,在老年校园里营造出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浓厚氛围。
如何把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出新意、教出成果,是徐敏近来在思考的问题。
徐敏给该门课程的定位是诗词普及性教育课。课程主要引导学员从艺术、写作两个方面欣赏古典诗词中一些重要的、有艺术价值和美感特质的名作,课上,还会讲授诗词的格律知识、结构布局以及诗句锤炼、押韵要求、词调选择、诗意提炼、联想运用、意境藏露、诗句修辞、题材取舍、典故运用、诗词审美、鉴赏标准等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
受身为语文教师的哥哥的影响,徐敏从小就背诵《声律启蒙》,熟读《唐诗三百首》。汉字的形态、音韵律调、诗情意境……在她眼里都美不胜收。
“时序应怜晚,暖风吹鹿门。山枫摇水石,松径抚心魂。”这些年,徐敏创作了不少关于襄阳的诗词。“虽然老家不在襄阳,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通过教学,凝聚银发力量,以诗传递襄阳美。”徐敏说。
虽然工作后当起了中学英语教师,但她这些年工作之外的生活基本上都被诗词填满。今年,她迈进了市老年大学的校园,与银发学员一起,共同学习、探讨诗词鉴赏与写作。
从古至今,襄阳产生了大量吟诵襄阳山水和传说的诗歌,尤以唐诗为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白居易等唐代诗人都有吟诵襄阳的诗歌,新学期的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徐敏计划带领学员们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追随古代文人的足迹,跟着诗词游襄阳,邂逅襄阳好风日。
《襄阳晚报》(20224年6月14日12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汪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