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吴峻松
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读懂科技工作者的奋进力量,沿着榜样的足迹,努力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读懂科技工作者的信仰之力。“爱我中华”是李德仁院士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首句,他在国外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五六年的课程,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在毕业答辩后立刻回国,短休几日后便走上了讲台。“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是薛其坤院士儿子对他的鼓励,他只要泡在实验室,不敢浪费任何一点时间,要求学生一定要非常努力地工作,争取不枉花国家一分钱。广大科技工作者志存高远,爱国有为,不计个人名利,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选择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必须牢记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终身课题,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扎根基层一线,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以身许国、义无反顾。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读懂科技工作者的创新之力。李德仁院士早在德国留学时就首创误差可区分性理论和系统误差与粗差探测方法,解决了测量学上的百年难题,回国后投身祖国的遥感事业,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薛其坤院士勇攀最陡峭的科研山峰,始终坚守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专注于做“从0到1”的事情,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年轻干部充满激情,更具有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以敢为人先的决心迎难而上,持续推动思维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注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工作攻坚突破。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读懂科技工作者的刻苦之力。李德仁院士说“人不能虚度一生”,为了尽早解开航空测量数据误差难题,每天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尽管很苦,但他却很享受。薛其坤院士被称为“7-11先生”,从早上7点开始就在实验室埋首工作,晚上11点才离开,长期坚持刻苦钻研、超常付出。从“嫦娥”揽月,到“天和”驻空,再到“天问”探火......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背后,正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严于律己、勤奋刻苦、不懈奋斗的结果。年轻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主力军,要坚持脚踏实地,遵循工作客观规律,切忌急功近利,更不能搞面子工程,必须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要勇于扎根基层,敢于担当、埋头苦干,主动到为民服务最前沿、急难险重第一线去闯关夺隘,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