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践行初心使命,谱写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华章!

2024-07-03 15:59:58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假如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站在建党103周年的历史紧要关头回望,1921-2024,行程万里,初心如一,神州大地党旗处处飘扬,昭示着信仰的磅礴伟力。作为近1亿共产党人中光荣的一员,倍感使命光荣,对标先锋,汲取奋进的力量,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让党旗在“华夏第一城池”高高飘扬。

传承红色精神。翻阅史册,掩卷深思,如果档案会说话,纸笔间隙定有春秋。驻足保康县尧治河村史馆,“党员先上”成了嵌入灵魂的铮铮誓言,改革开放之初,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外援的情况下,尧治河党员群众向恶劣的生存环境挑战,凭着愚公移山的毅力和精神,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原始积累。环视1993年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与全国取消粮票制相吻合,解决了温饱难题的村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不约而同地进山种树植绿,到了2000年,全村种下1200亩茶园、5000多亩经济林、10000多亩生态林。时至今日,堰河村用31年时间让山地全部披上了绿装,漫山遍野都是茶树、杨树、杜仲、松杉,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赓续红色血脉。嘉兴南湖,因为红船,每个中国人都知晓这艘画舫的分量。同样,襄阳襄城,也有许多故事蕴藏在风景风情中。漫步襄城区内环路15号,瞻仰位于昭明小学内的萧楚女纪念馆,感受着萧楚女“红烛”精神,引导孩子们通过听、看、讲、演萧楚女的故事,让“红烛”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走进鄂豫边临时省委省政府苏维埃遗址、红军堂子、舒家洞,领略红色旅游遍地开花的盛况。展望明天,通过探访红色线路、参观红色展览、聆听红色社教、畅享红色阅读、观摩红色演、讲好荆楚红色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正当其时。忆往昔峥嵘岁月,先辈足迹、红色经典、红色宝藏、建军策源、革命烽火、红色英烈等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为我们提供了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可借鉴的历史回放。

传承红色基因。忆往昔峥嵘岁月,恰如《薪火“襄”传——襄阳党史故事》所载,襄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涌现出萧楚女、程克绳、毛庭芳、罗忠毅、李实等一批批英雄人物,留下了一个个“红烛播散革命火种”“丹心照丹渠”等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革命薪火在这里代代相传,这些襄阳特有的红色基因,成了独特的红色资源“富矿”,成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穿过襄阳市人民路,步入人民广场,眺望人民公园,重若千钧的“人民”二字萦绕心田,述说着“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初心使命。心怀信仰,为民造福,以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襄阳,1.5万个基层党组织35.6万名党员心中装着百姓,率先垂范、奋勇争先,在汉水两岸留下了忠诚为党、真心为民的印记。

岁月铸就辉煌历程,时光镌刻丰功伟业。今天是建党103周年纪念日,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纪念日,近代以来新旧两个时代的对比,优劣高下,不言自明。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现当代以来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对比,成败得失,不言而喻。立足当下,紧盯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部署,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善作善成的担当精神,滋养初心、砥砺使命,我们一直在行动!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