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裱领域深耕51年

“书画医生”让老旧字画重获新生

2024-07-10 12:33:59 来源:襄阳晚报

王小民修复扇面

王小民在练书法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文/摄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一幅名贵的画在收藏者眼中是无价之宝,而一幅历经了漫长岁月的残旧字画在装裱师傅的眼中,同样弥足珍贵。

在襄阳,就有一位“书画医生”,他在装裱领域深耕51年,一双妙手,“对症下药”,让不少老旧书画重获新生。他,就是王小民。

“书画医生” 妙手回春

陈老巷承载着老樊城厚重的文化,它的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

从江边走入陈老巷,步行约50米后,记者看到黄色的幌子上面印着“装裱”两个大字,走进大门一瞧,店名为华云斋。

店主王小民戴着眼镜,端详一把画扇的画面。画扇是市民贵先生送来的。

王小民小心翼翼推着注射器的活塞,让注射器里的水一点点浸湿扇面受损的一角,然后用毛笔尖轻盈地把受损的一角推至原位。

王小民全程凝神屏气,不疾不徐,仿佛在进行一台精细的外科手术。

将扇面上的一处伤口“缝合”后,王小民指着放在工作台上的扇骨说,这把画扇是1993年创作的,在岁月的侵蚀下,扇面泛黄,有了破洞,扇骨也断裂了多处。为此,他把扇骨卸掉,只修补、装裱扇面,以延长画扇的“寿命”。

今年69岁的王小民是中国字画传统装裱师,也是襄阳市工艺美术大师。

王小民表示,字画装裱与修复技艺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有1700多年历史。

装裱字画,一般来说,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面,再用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修复和重新装裱老旧字画,更为复杂。

“那些作于宣纸上的老旧画作和书法作品,难免会出现泛黄、发霉、虫蛀等‘老年病’,装裱师就像‘书画医生’,要为它们‘做手术’,让其重获新生。”王小民告诉记者,“手术”分为洗、揭、修、托、全5道工序,最为关键的就是“揭”。“书画医生”会根据字画的“伤病”程度,再细分出20多道小工序。

老画揭芯 修旧如旧

“把老旧字画的芯从裱纸上揭下,并非易事。”王小民说。

王小民介绍,芯的背后,一般有两层腹背纸、一层命纸,命纸是芯的托纸。揭开腹背纸与命纸后,装裱师才能修复字画。揭芯极为考验装裱师的技艺,心不静、手不稳,便会损毁字画。

此外,“揭”的难易程度还与旧裱中所用的材料、裱托方法、保存情况息息相关。

“如果旧裱用料结实,糨糊适当,揭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用料不好,难度就会增加。”王小民说。

王小民表示,修复老旧字画的原则是“修旧如旧”。

装裱师在修复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字画的原貌,从而延续其“生命”。

历经3天的等待,市民贵先生取回了自己的画扇。

扇面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贵先生感叹,自己仿佛回到了31年前刚刚遇见这把画扇的时候。

这些年,经王小民亲手装裱、修复的字画数以千计,其中有潘天寿、李苦禅、叶浅予、王霞宙、黄胄等中国书画大家的作品。

十几年前,一位本地收藏爱好者曾拿着一幅国画大师潘天寿的画作来到华云斋。

这位本地收藏爱好者对王小民说,这幅画老化变粉,破损较多,很多装裱师不敢修复它。打听到王小民对古旧、残破字画的揭裱与修复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才慕名找到这里。

判断“伤情”,并对旧裱材料成分进行分析后,王小民心中很快就有了修复方案。

后来,他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修复方案。

15天后,看到这幅残破的古画恢复了原貌,这位收藏爱好者激动地连连道谢。

师出名门 期待传承

装裱师要把修复和装裱老旧字画的活儿做好,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掌握各种修复技术,还要熟悉历代名家的用笔用墨技巧,了解不同时期的画作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历史知识。

与此同时,装裱师还要有一定的书法、绘画功底。

王小民说,装裱师只能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艺,没有捷径可走。

1973年,舞象之年的王小民进入原襄樊市工艺美术公司学习传统书画装裱,师从襄阳百年字画装裱老店“凌云阁”传人马光铭和“华墨轩”装裱名店传人胡国贤。

“华墨轩”的装裱风格源自江南裱风,爱用白绫引首、尺绢包首,幅面竖边宽大、富丽多变,托锦用洗锦法,制糊用萝卜水。

“凌云阁”裱法是京派风格,裱出的字画端庄高雅,尤其尺幅小品,极其工细雅致。

得益于两位老师的真传,王小民融南北裱艺于一身,后被单位派到武汉参加中日装裱大师技术交流活动,接着又到湖北省博物馆学习,专攻古旧、残破字画的揭裱与修复技术。

退休后,为了继续传承传统手工装裱技艺,王小民在陈老巷开了装裱工作室,取“凌云阁”“华墨轩”中的各一字,把装裱工作室命名为“华云斋”,以此来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感恩之情。

如今,机器装裱快捷方便,但在王小民看来,手工装裱仍然无法替代,相比冷冰冰的机器,手工装裱更有温度,能让书画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王小民说,他带出的两名徒弟现在都在从事装裱工作,他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传承下去。

《襄阳晚报》(2024年7月10日9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周艺 终审:王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