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讲好襄阳故事,提升城市美誉度

2024-08-02 10:22:45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近日《“霸屏”大唐!史诗级巨作,都在襄阳》一文爆红网络,作为跨越千年的诗词文化宝藏、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惬意包容的栖身之所、充满机遇的沃土、随时上演浪漫情愫的所在,穿越古今,诗画襄阳、侠义襄阳、多面襄阳跃然纸上。弦歌不绝续华章,军事重镇铸辉煌,人间烟火醉襄阳。

弦歌不绝襄阳因文化而厚重。漫步具有2800多年城建史的古襄阳,沉浸式体验鼓楼、明清古街、古城墙,历史的沧桑油然而生。城聚人、人养城、人城相辉映,人文底色是襄阳市创建“中华诗城”最具韧性的软实力。回眸过往,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襄阳宜城人宋玉开创了赋体文学,王逸编撰了《楚辞章句》。立足当下,继央视《寻古中国》、国际传播纪录片《襄阳四季》、戏码头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24年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走进北街、唐城、古隆中、鹿门山,唱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音唐律,深度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诗化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行动。

“华夏第一城池”因诗韵而闻名。如果说刘秀、诸葛亮、庞统、徐庶、关羽、马良、向宠、蔡瑁、羊祜、萧统、张柬之、杜审言等是点缀在襄阳历史画卷上的明珠,那么宋玉、孟浩然、张继、皮日休、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米芾等文人墨客则培育了独具襄韵襄味的地方风情。襄阳产生了大量吟诵襄阳山水之胜和美丽传说的古代诗歌,尤以唐诗为盛,吟诵襄阳或涉及襄阳题材的诗歌不胜枚举。《唐诗三百首》中涉及襄阳的诗有27首,4.89万首《全唐诗》中有4000余首涉及襄阳。俯瞰鹿门山山腰,凭吊孟园,孟浩然“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开山水田园诗歌先河,“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填补了盛唐诗坛自然美、人格美的空隙。游览“唐城”,驻足“涧南别业”,王维“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相对于后世“醉翁之意不在酒”更显美学高度。

人间烟火醉襄阳因包容而亲切。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襄阳最早孕育出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思想。楚辞开浪漫主义文学大宗,令诗仙李白折服钦敬,发出“我本楚狂人,风格笑孔丘”的感慨。人间烟火味,最扶凡人心,诗酒茶与花,襄阳样样俱佳,品诗词文字拨弦响彻千年之音,盘点“襄阳人最喜爱的10首襄阳古诗词”,《春晓》《与诸子登岘山》《襄阳歌》《汉水》《汉江临眺》《襄阳舟夜》《登襄阳城》《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习池晨起》《谢秋娘·襄阳好》,这些诗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如黄酒、牛肉面、高香茶一样,早已融入587万襄阳儿女的日常生活,令我们日用而不觉。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散发魅力,令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心生向往,离不开城市宣传推介的助力。《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以“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AI赋能文旅探索”为核心模式,以传唱千古的唐诗名篇为主线,生动讲述十一位唐代大诗人跌宕而传奇的人生故事,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恰逢其时。货好也要勤吆喝,即将杀青的《襄阳通史》,突出区域特色,高站位、高定位讲好襄阳故事,必将进一步提升襄阳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好事成双,珠联璧合,2024农历甲辰龙年里襄阳这两大文化大事,如一江春水,引领我们“跟着诗词游襄阳”,似十里青山,呵护襄阳根脉。昔襄雄盛,汉皋解佩,醉习家池,襄阳的山、水、州、城,一草一木都被诗词佳句所吟诵,共同铸造了襄阳“唐诗高地”的地位和盛名。“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一首首文气充盈、充满激情的诗篇,正助力襄阳不断提升着城市影响力、竞争力,重塑着曾经的辉煌和荣光。

编辑:崔怀宇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编辑:崔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