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面馆老板李志刚收留流浪汉有才,并像亲人一样悉心照顾他。此后,有才将面馆视为自己的家,但李志刚始终有一个心愿——

“我想帮他找到真正的家人”

2024-08-07 09:24:40 来源:襄阳日报
有才(中)与李志刚夫妻俩。

全媒体记者 朱月皎 通讯员 李俊全 文/摄

日前,退役军人、李家牛肉牛杂面馆老板李志刚向本报记者吐露了他的心愿,希望能帮自己收留的流浪汉有才上户口、找到家人。

面馆来了位流浪汉

“有才,斟酒!”7月30日一早,记者来到松鹤路附近的李家牛肉牛杂面馆。这里的常客正亲切呼唤有才的名字,请他帮忙倒酒。

面馆老板李志刚说,有才是他店里的员工,更是他的兄弟。

今年48岁的李志刚是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党员。1998年12月,李志刚转业,从河南回到家乡襄阳,学起了做黄酒和襄阳牛肉面的手艺,随后,便开了这家李家牛肉牛杂面馆。

李志刚说,和有才的相遇,要追溯到5年前。

当时,李志刚发现店门口来了一名流浪汉,天气寒冷,这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很是可怜。好心的李志刚便把流浪汉领进了店里。

李志刚帮流浪汉理了发、洗净身子后,让他换了身干净衣服,还给他下了一大碗牛肉面。

“兄弟,你家住哪儿,叫啥名啊?”正狼吞虎咽的有才赶紧擦了擦嘴回答道,他四五岁与家人走散后,就开始了流浪生活,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只记得大概姓王。这些年,他去过河北、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后来,跟着一个采砂的老板来到了襄阳。采砂被禁止后,他没了工作,自此,便在柿铺街道附近流浪。

听到这里,李志刚和爱人武登珍心头一酸,他们待流浪汉吃饱后,便带他来到当地派出所,寻找他的家人。

根据流浪汉提供的有限的信息,民警进行了大数据比对,结果没有发现任何相关线索。

看到流浪汉失落的神情,李志刚当即决定:“既然暂时找不到家,那我就先给他一个家。”

自此,这位流浪汉有了新名字“有才”,这家爱心面馆也成了他新生活开始的地方。

把他当成亲兄弟

这些年,李志刚把有才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不仅管他吃住,给他买衣服、鞋子。李志刚的父母也将有才视为亲生儿子,凡是有李志刚的,必有有才的一份,就连过年走亲戚,也带着有才一起。

有一次,有才发高烧,还在店里坚持工作。李志刚知道后,立刻带他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打针。有才烧了3天,李志刚夫妻俩就照顾了他3天。

最近,有才的左脚被开水烫伤。李志刚和72岁的母亲每天下午骑着三轮车,送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药。考虑到有才行走不方便,武登珍干脆将一日三餐送到他身边。

有才说,对于李家人的这份恩情,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些年,有才在店里勤恳工作,起早贪黑。每天不到凌晨3点,有才起床后在店里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李志刚前来开门营业。平时,李志刚只要一句话,有才必全力相助。而李志刚的父母,有才也早已唤作“老爹、老娘”。

如今,不少顾客来面馆吃面,都被“志刚与有才”的故事感动。

虽然有才早已将面馆视为自己的家,但李志刚始终有一个心愿——帮有才找到真正的家人。为此,他利用闲暇时间,多次前往社区和派出所打听消息。在李志刚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有才,帮他寻找家人的线索。

李志刚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头绪,但他从未放弃过希望,“如果真有一天找到有才的家人,不管他做何选择,我都尊重他。”

暖心善举传递温暖

之所以说李家牛肉牛杂面馆是一家爱心面馆,不仅因为这里收留了有才,还因为夫妻二人的暖心善举早已融入日常的一点一滴。

“有才,老陈坐轮椅腿脚不便,把面给他端过去,记得撒上葱花。”“马叔年纪大了,就爱喝我们这儿的黄酒,记得及时给他续上。”……对于店内一些行动不便、年纪较大的顾客,夫妻俩和有才会提供送餐到桌服务。若遇到恶劣天气,他们会翻看小本子上记下的一个个老街坊的手机号,询问他们有没有吃上饭。

前段时间下暴雨,见上了年纪的老街坊四哥、徐叔没来面馆,电话也打不通,李志刚意识到他们可能出门不便,便卷起裤腿,撑着伞,把面条送到他们家门口。

对此,街坊纷纷为李志刚和他的面馆点赞:“好人好酒好面。”而在李志刚夫妇的感染下,有才也正用自己的小小善举,帮助别人,传递温暖。

《襄阳日报》(2024年8月7日5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