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跨国“串门”成为新风尚的“因”“果”

2024-09-06 15:55:53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程扬

“珲春市大街小巷里的俄罗斯游客络绎不绝”“中越跨境旅游日益火热”……抖音、微博、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跨境旅游的打卡照、经验帖、Vlog俯拾皆是,相关内容的点赞、分享量更是犹如洪流,跨国“串门”俨然成为新风尚。

跨国“串门”成为新风尚与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息息相关。市场供给源于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和旅游,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去享受生活,去体验更多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青春就几年,疫情占三年”,疫情期间旅游需求不断增长,疫情常态化后,旅游的需求得以释放。与此同时,免签政策为跨国“串门”提供了出行便利。对于外籍人员入境,我国移民管理局先后出台110余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入境免签、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政策,推动外籍人员来华数量不断攀升。例如,最近出台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已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此外,在中国公民出境方面,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与44个国家达成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与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使中国公民出境越来越便捷。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相辅相成,促使跨国“串门”成为新风尚,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经济效益方面,跨国“串门”带动旅游经济欣欣向荣。“China Travel中国游”燃爆全网,今年1-7月份,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公开数据,来华旅游外国人日均消费是3459元,预计可以直接拉动消费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文化交流方面,跨国“串门”使更多外国游客亲眼见证开放、自信、文明、安全的中国,身临其境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国公民在跨国“串门”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学习他国历史、文化,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互鉴。跨国“串门”成为新风尚带来的有益成果,符合宪法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好风尚要发扬和延续,这需要国家、地方和人民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国家层面上,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完善过境免签等政策措施,扩大活动范围、增加联动区域、优化开放布局,提高政策的含金量、吸引力,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升外国人来华在华的便利度。地方层面上,地方政府应优化旅游景区环境、城市整体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外国友人无障碍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中英文标识牌、英文游览手册、提供外语讲解服务等。人民层面上,应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个人道德品行修养,树立良好中国公民形象。

跨国“串门”成为新风尚,这对襄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近日,襄阳开通中越芽山航线是襄阳政府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的一次积极尝试,有利于襄阳文旅事业向前、向上发展。但这也对襄阳文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门应形成合力,积极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基础设施,以真诚的服务、优质的体验迎接机遇和挑战,打造襄阳文旅名片。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