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王晓静:

接续奋斗 筑梦高原

2024-09-26 10:05:05 来源:襄阳晚报

□全媒体记者胡采棣 徐皓玥

2018年8月,襄阳市党政代表团赴对口支援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考察慰问。时任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的王晓静随团进藏,在3天的行程中感受到的“汉藏一家亲,不畏艰险、改天换地”的战斗意志,在王晓静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里的条件艰苦,但一批批援藏人排除万难,为这片高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后的几年里,王晓静心中“接过援藏的接力棒,追随前辈的足迹,接续奋斗、筑梦高原”的愿望愈发强烈。2022年7月,带着领导的殷殷嘱托和家人的牵挂,王晓静登上飞机,以襄阳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的身份再赴琼结。

战胜疫情、维护稳定,增进民生、促进团结,振兴产业、护航发展……两年多来,担任琼结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的王晓静,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带领援藏工作队和当地干部群众奋力谱写新篇章。

开局就是一场“硬仗”

“援藏工作使命重大、任务艰巨,但我没想到一开局就是一场‘硬仗’。”回想起初到琼结的情景,王晓静记忆犹新。

2022年8月初,援藏工作队队员们还在努力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新冠疫情却悄然而至。

“琼结县平均海拔3900米,空气稀薄,患了感冒都可能危及生命,更别说难缠的新冠疫情了。而且,县里的医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若出现大面积感染,极有可能导致正常的医疗资源供给彻底崩溃。”得知藏区已出现确诊病例,王晓静第一时间把援藏工作队队员们召集到一起,立下“军令状”,誓要扎紧篱笆、清除病毒。

藏区缺乏抗疫经验,王晓静便带着大家参照“襄阳样本”启动应急预案、实施静态管控,建立指挥系统、强化一体调度,强化网格管理、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依托基层组织、激活党员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斩断疫情传播链。

藏区医疗资源有限,王晓静因地制宜,一方面发动本地医疗单位精准安排相关药物和检测试剂,满足日常防控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争取“娘家人”支持,从襄阳协调大量防疫物资和专业医疗团队,用专车运送,进藏支援,最大程度保障防控有力、治疗有序。

藏区农业生产不易,王晓静与同事们集思广益,推出“戴着口罩”抓秋收的创新做法,组织各村两委和基层党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与村民视频确认农田范围,开展机械化、集中化收割,并送粮上门,既让村民安心居家,又不误农时。

克服高反带来的不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双报到”党员们在夜间接近0℃的寒风中值守,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走访、联系当地群众……在同事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王晓静带领援藏工作队咬紧牙关,发动身边的一切力量,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2022年8月18日,琼结县实现“社会面清零”,并派出抗疫工作队支援乃东区、贡嘎县、拉萨市等周边地区。

民生福祉“更上一层楼”

“抗疫过程中暴露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资源供给有限等民生领域的短板,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王晓静说,通过总结前九批援藏工作队的成功经验和近200次的“面对面”访谈调研获取的信息,他决定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等关键领域接续发力,让民生福祉“更上一层楼”。

深化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琼结县人民医院的“结对帮扶”,进一步健全“三班”制度(即在襄阳办琼结医生跟岗学习班、在琼结办襄阳专家授课的医疗技术提升培训班、依托互联网开办疑难杂症线上交流研讨班),争取急救设施、诊疗设备和实验器材捐赠,多措并举为琼结医疗系统育人才、强“家底”。

持续擦亮“藏族教师代培”活动、“格桑花”大学生支教项目等品牌,将培训和支援相结合,同时广泛发动襄阳、琼结两地中小学“牵手结亲”,增进情感共鸣。

开展琼结籍高校毕业生赴襄阳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活动,成立襄阳西藏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协调招商落户企业在农牧民“家门口”招工,让琼结群众既能去大城市就业,也能在“家门口”增收。

38位白内障患者经援藏医疗专家治疗后重获光明,琼结县小学、中学内地班选拔考试成绩分别位居山南市第一、第二,20名琼结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襄阳落户就业,光伏基地、“菜篮子”基地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继落地……短短两年间,这片高原上不断迎来新的“惊喜”。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在家休息时,加麻乡扎西村平若水磨糌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尼玛曲宗总会架起手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卖力地向屏幕前的“家人们”推荐自己的产品。据了解,2023年底从谷城县的电商产业园“进修”归来后,尼玛曲宗就利用休息时间在家里干起了直播带货,近千元的日销量让她的“小厂”又多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要彻底改变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先让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王晓静说,两年多来,他和同事立足前期的基础,坚定产业发展路线,坚持培育、引进并举,通过开发特色资源、共建产业园区、引进先进经验、实行招大引强等做法,持续夯实琼结特色产业发展根基,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西藏春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藏藏地苍穹文旅有限公司等制造企业接连落地,实现了琼结工业制造零的突破;投资2亿元的华能“光伏+液氧液氮”源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顺利签约,为高原注入绿色发展的强劲动能;蔬菜大棚、苗木基地等产业稳定发展,既满足了当地市场需要,又让群众有了稳定收入;“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在提供“家门口岗位”的同时,让本地“小作坊”重焕生机……在援藏工作队队员们既当产业规划员、招商联络员,又当生产技术员、产品推销员的周到“服务”下,琼结县产业发展持续向好,1.72亿元援藏资金、41个援建项目稳步落地。

“看到群众的干劲更足了、腰包更鼓了,我们也更有信心了。”王晓静说,目前,通过持续组织党政干部、专业人才、基层工作者、企业负责人到襄阳学习经验、借鉴工作方法,琼结县各行各业的发展均已“驶入快车道”。他将继续探索强化教育引导、完善人才培育、畅通交流渠道等方面的新方法、新路径,努力为高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让琼结的明天更美好。

《襄阳晚报》(2024年9月26日2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周艺 终审:职战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