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卓孙冉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秋节假期国内出游达到1.0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10.4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0%。由此可见,文旅产业为国内消费市场迸发出新的活力。但通过梳理不难发现,部分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缺乏系统规划,景点同质化严重,“跟风”现象层出不穷,地域特色不突出,存在“新瓶装旧酒”情况。因此,积极加强创新,培育高质量旅游产品,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点吸引力。当前,很多游客热衷于到网红景点“打卡”,虽然景区吸引了一波流量,创造了经济效益,但很多只能是“昙花一现”,过了那个周期,马上就归于平静,甚至无人问津。要想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必须要有文化内涵的注入。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民风、人文风情等特色元素,让游客在畅玩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当地文化内涵。正如洞庭湖赋予了岳阳以自然之美,岳阳楼则提升了岳阳的文化底蕴,而人们正是在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中感受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律。
加大宣传力度,擦亮文旅品牌。加强对本地文旅资源的整合优化,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比如,石家庄打造“城市运动品牌IP”、保定打造“博物馆之城”、秦皇岛推出“遇见山海之旅”、张家口推出“后奥运发展之旅”等。也可以将文旅与节庆活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书画展、手机摄影比赛、趣味运动会、茶文化节、品酒大会等活动,增强旅游产业文化吸引力。除了发挥报纸、期刊、电视等传统媒介宣传外,还可整合辖区内旅游资源,邀请网红博主、网络大V拍摄宣传短片,以及普通游客的“自来水”等,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宣介,提升景点影响力。
培育专业人才,提升旅游质效。人才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培养集聚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推动本地文旅发展的人才。一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结构,制定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引才的主体作用,引进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打好“乡情牌”、念好“留才经”,实现“筑巢引凤”。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创业补贴等配套优惠政策,切实提高福利待遇,并从绩效奖励、精神鼓励、职称职务提升方面有效提高文旅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吸纳各类文艺演出人才,创新演出形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这一重要论述,为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地方文旅发展中,要注重宣传营销和内容服务“两手抓,两手硬”,以主客共享的思维不断提升人们在文化旅游中的体验感、幸福感、满足感。唯有如此,才能充分释放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持续“破圈”“出圈”。
编辑:崔怀宇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