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刘睎菁 通讯员刘想 肖清心】近日,49岁的高女士(化姓)因突然出现手抖、肢体僵硬的情况,遂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被医生确诊为早发型帕金森病。
3年前,高女士出现了原因不明的肢体抖动,而后出现一侧肢体僵硬、行走乏力、日常生活动作变慢等情况。家人还发现,她的反应逐渐迟钝,记忆力逐渐下降。此后,高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和“颈椎病”,但药物及针灸治疗的效果不明显,高女士的症状在逐渐加重。于是,高女士到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神经内科就诊,医生发现,高女士患早发型帕金森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病,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的起病年龄在5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50岁以下起病的比较少见。近年来,早发型帕金森病发生率逐渐升高,这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早发型帕金森病具有发病年龄早、进展缓慢、并发症数量较少的特点,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临床治疗,可以长时间保留社会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早发型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医生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开展治疗和长期管理。发病较早的患者,需要完善一系列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有家族史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可能携带相关致病基因,需要做好遗传咨询。
《襄阳晚报》(2024年4月29日10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