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玲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一名常年带毕业班的地理教师,我探索了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备考方法。
让“成功”走近每个学生,为学生树立起学好地理学科的信心,告诉学生地理学习上的“成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是“成功”。
做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地理兴趣小组的活动。
优化评价机制,强化学习动机。评价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可相互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情景等;教师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法、教态;师生也可以共同评价教学过程。在评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滴成绩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失误要及时分析纠正,对学生的不足要善于启发引导。教师对本身的错误要敢于承认并积极纠正。
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爱心引导。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二是榜样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心中的榜样,一是在教学中适度介绍国内外著名的地理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勤奋努力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效应。三是目标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并采取鼓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实现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襄州区第七中学)
《襄阳日报》(2024年5月16日 7版)
(编辑:王鑫 审核: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