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胖墩”,家长怎么办?

2024-05-27 11:28:10 来源:襄阳晚报人阅读

李俊华正在为孩子做检查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刘睎菁 实习生宋佳乐 通讯员姚敏 王静静 文/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孩子呈现出“胖乎乎”的体态。《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

家有“小胖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过度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李俊华。

孩子为啥成了“小胖墩”

10岁男孩小峰(化名)平时特别喜欢喝奶茶,吃炸鸡、薯条和冰淇淋等食物。每天放学后,小峰都会缠着爷爷奶奶去快餐店大吃一顿。由于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小峰体重迅速增加,半年时间不到就胖了50多斤。

“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是孩子们的最爱。家长们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也常常会纵容孩子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时间一长,孩子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体重就会不断增加。”李俊华说。

李俊华表示,青少年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疾病性肥胖两大类。很少一部分孩子是疾病性肥胖,绝大部分孩子是单纯性肥胖,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营养过剩性肥胖。很多中、重度肥胖以上的孩子需要住院进行全套检查,排除疾病性肥胖。

“孩子没有发胖前,每次带孩子出去,他都能轻松做各种运动。现在,我明显感觉他才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的,更别提跑步和打球了。”小峰的父亲田先生(化姓)很担忧。

晶晶(化名)是一个典型的“宅女”,平时除了上学以外,她就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周末时,她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在家一躺就是一整天。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晶晶越来越胖,也越来越懒,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

李俊华表示,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外,缺乏体育锻炼也是“小胖墩”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会长时间坐着不动,导致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出现肥胖的几率更大。

肥胖让三大危害“找上门”

孩子成为“小胖墩”,外表会受到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李俊华表示,儿童肥胖最常见的危害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出现性紊乱。营养过剩可导致儿童出现发育提前的情况。儿童出现性紊乱后,一般没有什么感觉,但可能会引发儿童时期“鹤立鸡群”,成年后“鸡立鹤群”的情况。“有些孩子因为过度肥胖,可能在小学四、五年级,甚至在小学二、三年级就达到了最终身高。这时,孩子至少在心理上是占有优势的。但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因为身高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李俊华说。

此外,所有肥胖导致性紊乱的核心是雌激素的增强。雌激素不断增强,会使女孩过早来例假,男孩出现乳房女性化的情况。

第二,出现糖尿病倾向。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儿童糖尿病在早期有“三多一降”的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与成人糖尿病相比,儿童糖尿病还有起病隐匿、发病急等特点,很多儿童糖尿病患者最初是因为出现拉肚子、呕吐、腹痛等症状被送往医院就诊。

“儿童糖尿病是一型,成人糖尿病是二型,二者完全不一样,儿童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成人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人得了糖尿病,可以服用很多种药物,儿童得了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一个选择。”李俊华说。

第三,身高受损。在合理的范围内,孩子能长高一些肯定会更好。过于肥胖会影响生长能力。

李俊华表示,统计数据显示,肥胖儿童的最终身高要远远低于标准体重的孩子。

此外,肥胖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往往表现得比较笨拙,容易成为被嘲笑和被孤立的对象。负面评价也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一定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严重者还可能患上“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很重要

“小胖墩”越来越多,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李俊华表示,当前,儿科一般是根据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来衡量孩子是否肥胖。比如,身高1.4米的孩子标准体重为33公斤,超重10%是正常的,超重20%以上就是轻微肥胖,超过30%是中度肥胖,超过50%则为重度肥胖。

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在不断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小胖墩”都是营养过剩性肥胖,一般轻、中度的肥胖都是可以通过控制和干预改变的,只有到了重度肥胖,三大危害的发生率才会大幅度提升,所以家长们也不用过于恐慌。

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督促孩子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家长要控制孩子吃零食和快餐的数量,避免孩子暴饮暴食。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夜间睡眠时间短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应确保孩子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多数家长可能有一个误区:孩子胖了之后通过运动,就可以变瘦了。”李俊华表示,人保持健康的基础是吃和睡,而不是运动。尤其是重度肥胖的人,不运动时身体就已经超负荷了,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出现关节损伤、心源性猝死等情况。

此外,家长要带孩子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做好动态监测。“我们建议家长每年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测量并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家长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李俊华说。

《襄阳晚报》(2024年5月27日7版)

(编辑:杨淑雅 审核:黄金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