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肖清心
陈辉,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放射影像科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阳市隆中名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远程医疗与信息技术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诊断学专委会委员。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不仅要有非常专业的影像技术,更需要一颗服务患者的医者仁心。陈辉一直沉浸在影像的黑白光影世界里,深入打磨医技,淬炼心性与胸怀,凭借“火眼金睛”为患者求得一线生命曙光。
隔空阅片 精准帮扶基层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襄阳市传染病医院及周边县(市、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CT检查量激增,但具有资质的影像诊断人员匮乏。在这种情况下,陈辉有了筹建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想法,他认为,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公立医院,应承担起帮扶基层的责任。最初,各家医疗机构通过人工将患者的影像资料送至襄阳市中心医院。可是,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十分低效。
怎么才能更高效地阅片?顺应医改“智慧医疗”新思维,借助襄阳市卫健委签约的蓝卫通远程医疗影像诊断平台,探索“互联网+医学影像”的专科医联体模式。基于此,襄阳市中心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在北院区放射影像科应运而生。2020年,襄阳市中心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远程阅片3000余份。之后,陈辉在实现分级诊疗格局中不断前行,探索出远程诊断、绿色通道、人才培训、技术开发、科研合作“五位一体”的远程影像诊断模式。
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要远程为基层医院提供诊断、会诊服务,更要为他们培养出影像学人才。2021年起,襄阳市中心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让帮扶工作制度化、模式化、清晰化。每年,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放射影像科都会定期走进基层医疗机构,举办专题学术讲座,进行技术指导,实地协助基层医院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间,该科室多次举办了省、市级继教项目“隆中影像论坛”,邀请基层医院参会。在技术帮扶的同时,该科室还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基层医院提交上来的典型病例,整理成教案,定期组织基层医护人员开展影像专科的疑难案例分析、讨论,把远程影像中心延伸为基层医技人员学习培训的绿色通道。
截至目前,襄阳市中心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共与4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连通市、区、县、乡四级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影像托管、远程诊断和会诊教学服务,实现影像数据跨医院、跨区域联通共享,为基层医院完成报告16万余例,极大地节约了患者的诊疗费用。更多患者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真正做到了让患者少跑腿、得实惠,在家也能享受专家的诊断。实现了“拍片在基层、诊断在大医院”的格局,为基层老百姓搭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区域影像远程诊断平台。
2023年,陈辉团队在湖北省远程医疗及互联网医疗应用大赛中获“最佳应用奖”,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第一届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中获优胜奖。襄阳市中心医院也获评全国远程医疗协作“十佳典范单位”奖。
远程诊断 为患者赢得救命时间
远程影像诊断为基层卫生院在救助、治疗方面提供了更专业的保障。陈辉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流程,通过医院的绿色通道,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张君(化名)是一名27岁的年轻女性。2021年12月24日,她出现中、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伴间断恶心及呕吐6次。她立即到基层卫生院就诊,下午2点多行CT全腹部平扫检查。襄阳市中心医院远程影像中心迅速诊断其为腹内疝、肠梗阻,并与卫生院医生联系,通报危急值。经过快速有效的沟通,襄阳市中心医院为该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当天下午6点患者到达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该院普外科迅速接诊,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并于当年12月25日2点为患者行十二指肠旁疝缺损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周强(化名),55岁,保康寺坪人。2022年2月21日,周强突感头晕、反应迟钝、不能言语、意识模糊,于保康县寺坪镇卫生院就诊。医生怀疑其颅内感染,随后在寺坪镇卫生院进行了颅脑CT扫描。周强的影像资料通过蓝卫通远程医疗影像诊断平台传至襄阳市中心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专家立即给出“颅内大血管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并联系寺坪镇卫生院,交代患者尽快转院治疗。同时,襄阳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与神经内科联系,保证患者到达医院后就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救治。周强抵达医院后便立即转入卒中中心,通过头颅CTA检查,进一步确诊其为左颈动脉重度狭窄,分水岭急性脑梗死,并伴有脑动脉瘤。在神经内科争分夺秒的努力下,周强迅速接受了相关治疗,几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神志转清,四肢肌力恢复,无明显后遗症,于当年2月28日出院。在此后病例讨论中,该院神经内科专家一致认为,周强的成功获救,恢复良好,得益于远程影像托管模式,得益于影像专家的快速、精准诊断。
开拓创新 勇攀医学高峰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陈辉及其团队也更加重视影像人工智能的运用,力求“智能化”“精准化”。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医生们利用联影、数坤等多款人工智能软件在病灶识别与标注、影像三维重建、快速精准诊断上的优势,为自己的诊断提供重要支撑,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陈辉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团队早期聚焦眼部磁共振,利用磁共振技术+人工智能对眼部药物代谢、房水屏障、眼眶脂肪定量分析及眼前节生物测量进行研究,为眼部药物代谢和房水屏障的研究开拓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相关课题201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获湖北省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获襄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4篇;主编专业著作4部。作为襄阳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科室2019年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陈辉团队再次聚焦肺部CT,收集确诊的新冠患者资料,与省内外的专家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对CT影像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预测CT特征变化趋势,为临床制定个性化诊治方案。科室申报相关科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6篇,主编专著1部。
陈辉坚守初心、爱岗奉献,不断用智慧和汗水,深入打磨医技,淬炼心性与胸怀,践行着一名医者与科研人的初心。
《襄阳日报》(2024年8月19日5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罗安 终审: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