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火眼金睛” 让“妖魔”无处遁形

2024-08-27 09:18:09 来源:襄阳晚报人阅读

这个暑假尾声,大家迎来了国产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火眼金睛的悟空重出江湖,引爆全球。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有一个“火眼金睛”的“悟空”——PET/CT。

近日,36岁的张先生(化姓)出现咳嗽、咳痰及发热症状长达3个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通过PET/CT成功“揪”出病因,张先生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张先生正在治疗。

3个月前,张先生开始出现咳嗽症状,伴有白痰和清鼻涕,平躺时咳嗽尤为剧烈。起初,他以为是普通感冒,多次在附近医院就诊,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近日,张先生出现高热伴畏寒症状,体温高达40度,且午后至傍晚时段发热尤为严重。张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找到确切的病因。

为了寻求真相,他前往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

入院后,张先生接受了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他三系减少、严重贫血,患低蛋白血症,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这些异常情况引起了医生的高度警觉,怀疑其可能患有更为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

为揭开谜团,该院紧急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血液内科专家团队迅速介入。经过骨髓穿刺+活检等一系列专业检查,张先生最终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这一诊断对张先生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医护人员的耐心疏导下,他们逐渐接受了现实,决定积极配合治疗。

为更精确地评估张先生的病情,该院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血液内科医疗团队决定采用PET/CT为张先生做检查。

PET/CT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张先生全身范围内精准捕捉到体内淋巴结、肝脾及肺部的异常占位,明确显示淋巴瘤的多部位浸润情况。常规CT很难鉴别出异常。PET/CT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详尽且无可替代的“活地图”。

通过PET/CT检查,医疗团队不仅确认了张先生的病情严重程度,还为其制订了精准的靶向联合化疗方案。

然而,在治疗进程的第3个周期结束后,新的挑战出现。张先生复查时,PET/CT评估结果显示,椎体内出现了新发的高代谢灶,提示骨髓浸润的可能性。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医疗团队迅速响应,召集专家进行紧急讨论。医疗团队决定调整策略,为张先生更换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目前,医疗团队正密切监测张先生的病情变化,确保每一步治疗都精准有效。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超介绍,以往,肿瘤放疗依赖以CT定位为主的影像学,然而CT在勾画靶区时所提供的信息往往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临床研究表明,PET-CT勾画靶区,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更大。

数字化PET/CT定位指导下的适形调强治疗可以更精确地勾画放疗靶区,减轻放疗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向浩)

《襄阳晚报》(2024年8月27日7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汪晓璐 终审:李云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