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屎也有大学问

2024-10-14 16:28:59 来源:襄阳晚报人阅读

□襄阳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张春茹

耳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其实有一个正式且洋气的名字——耵聍。它是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物质,对外耳道和鼓膜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耵聍的“甜蜜”作用

首先,别看耵聍听起来不那么讨喜,它可是耳朵的“小卫士”。耵聍能够防止昆虫和其他异物进入耳道,保持耳道的清洁和湿润。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生长,为耳朵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掏耳朵是把“双刃剑”

很多人喜欢掏耳朵,那种酥酥麻麻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确实,掏耳朵可以刺激耳道末端的神经,促进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带来短暂的舒适感。然而,频繁掏耳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过度掏耳会去除对身体有益的耵聍,破坏耳道的自然防御机制;另一方面,不恰当的掏耳方式还可能损伤外耳道,甚至伤及薄薄的鼓膜(厚度仅约0.1mm),导致鼓膜穿孔。一旦鼓膜受损,耳朵进水或感冒时就容易引发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外耳道耵聍栓塞的危害

外耳道耵聍栓塞可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甚至眩晕。

1.遇水后耵聍膨胀,完全阻塞外耳道后,可使听力骤降。

2.耵聍压迫刺激鼓膜会导致耳鸣,患者有时会出现与脉搏一致的耳鸣症状。

3.耵聍反复刺激外耳道可继发感染,出现耳部疼痛或头疼,下颌活动时疼痛加重。

4.耵聍压迫中耳,可引起患者眩晕,严重者可伴有阵发性眼震。

5.儿童可出现耳漏症状,表现为耳溢液,内有蜡样黄色分泌物。

6.可导致耳道瘙痒、耳内闷胀感。

7.可因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耳支(迷走神经分布于周围皮肤的唯一分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如何正确处理耵聍?

面对耵聍问题,我们应保持理性与科学的态度。首先,取耵聍时应细致耐心,避免使用尖锐或粗糙的工具,以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其次,定期清理耳道是必要的,但切记不要过度掏耳。如果耵聍过多或形成栓塞,自己无法取出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区分耵聍与其他相似疾病的症状,如胆脂瘤等。同时,明确是否存在导致耵聍分泌异常,排除受阻的病因,如外耳道狭窄、外耳道骨瘤等,以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总之,小小耳屎虽不起眼,其中的学问却不少。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耳朵健康。

《襄阳晚报》(2024年10月14日11版)

编辑:王鑫

审核:李天一 终审:肖雨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