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露露
教育部要求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既遵守相关规定,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深入研读课标,精准高效备课。有效备课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前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确保教师准时下课的关键。教师只有先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才能在备课中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抓住课程要点,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设计。围绕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需考虑将学习活动观、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价一体化等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打造减负增效的课堂奠定基础。
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习活动。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是落实教育方针的重中之重。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乐学善学”、知道“如何学”。因此,教师既要转变教学方式,也要引导学生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注重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优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坚持素养导向,推进综合学习与落实因材施教,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落实“双减”要求,推进课后服务。一方面,教师应精减作业的“量”,并依据学情设置多样化作业,提高作业的“质”。只有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课间10分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后活动,并利用延时服务时间为部分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使其在校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学业与素质“双提升”。
(作者单位:襄阳东津新区汉水小学苏岭校区)
《襄阳日报》(2024年11月21日7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罗安 终审:职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