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段涛)1月2日,记者来到襄州区峪山镇杨湾村一组,站在该村正在建设的景观步道上放眼望去,曾经的污塘已不见踪影。该村负责人介绍,这里即将呈现一汪碧水。
“这处堰塘主要用于村民农田灌溉,以前雨水、生活用水都往里面排,垃圾常年堆积,塘内淤积严重,水质差、异味重。”杨湾村村民杨保群说,如今堰塘变清池,是生活污水治理带来的改变。
2020年,杨湾村一组堰塘污染情况愈发严重,污水重金属超标并渗透到地下,村民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烧开水有沉淀物,还伴有异味。”周边村民苦不堪言。用堰塘污水灌溉农田,不但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而且对村民健康构成威胁。塘内淤泥积淀严重,每逢雨期污水大量漫延,进组道路满是泥泞,村民出行、农作物销售等严重受阻。
村民孙大军说,当时堰塘污染已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搬迁实属无奈之举。
为解决堰塘水体污染问题,该村积极向襄州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争取资金,投资40余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将污水进行分流、净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堰塘污染的情况。
2024年,我市将完成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启动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引导各行政村因地制宜优化管网布局,合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提升改造,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及峪山镇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对堰塘周边地下管网进行完善,对常年堆积的1000余立方米淤泥进行集中清理,堰塘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污水不复存在。”杨湾村党支部书记裴政龙说,堰塘整治好了,村里变了新貌,将和村民一道,守护好这一池碧水,将杨湾村打造成垂柳依依、乡景醉人、村富民强的和美乡村。
“治理之后,污水没了,堰塘干净了,再也没闻到异味。村里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想搬回来住。”孙大军说。
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2024年,我市全面完成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累计132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53.6%,一批批行政村实现由“污”到“美”的转变。
《襄阳日报》(2025年1月6日7版)
编辑:杨星
审核:罗安 终审:肖雨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