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杨辉:
我心中的襄阳是潜力无限的!
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襄阳的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部分襄阳企业已经建设了黑灯工厂、智慧工厂,许多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自动生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因此我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专项基金、扶持资金作用,对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给予鼓励;加大对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建设区域级或行业级的数据共享平台,提升企业的数据利用效率和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提供线上人才培训服务。
目前,工信部正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希望襄阳努力争取建设试点城市,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引导其他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全媒体首席记者严俊杰)
市人大代表袁玉芝:
我心中的襄阳是茶香四溢的!
襄阳有茶园近50万亩,种茶历史长达3000多年,茶叶主产区保康、谷城、南漳有很多茶叶专业村,加快茶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襄阳有着天然的优势。
谷城县堰河村,以“龙头茶企+茶叶基地+茶农”的模式,推进种茶向茶旅融合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典型引路,谋划建设一批茶旅小镇。整合古树、古民居、水库、民间传说等资源,丰富茶旅融合发展内涵;大力发展茶旅+研学、茶旅+运动、茶旅+养老等业态,让茶旅融合更能吸引游客。
(全媒体首席记者严俊杰)
市政协委员李晓芬:
我心中的襄阳是温暖的。
公交线是市委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线,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触手可及的民生。深挖“优质服务是公交企业生命线”的底层逻辑,市公交集团开展日行一善,倡导驾驶员每天为乘客做一件好事,传递城市温暖;以需求为导向,开通菜篮子公交、通学公交、通勤公交。
欧庙镇有很多农民,早高峰要进城卖菜,与进城务工上学的通勤乘客拥挤在一起,都很不方便,市公交集团开通了菜篮子公交,驾驶员会主动帮农民把菜码整齐,帮腿脚不便的老人运菜上下车,这趟专门为进城卖菜农民服务的公交,传递着城市的温暖,获得了农民的交口称赞。
下一步,市公交集团将围绕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开通中心城区到周边乡镇的公交;不断进行供给侧改革,优化“快、干、支、微、定”五级公交网,提升公交服务质效;制定公交进社区、学校等“五进”工作机制,优化公交站点、时间、班次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公交出行更方便;建设智慧公交,努力让公交营运组织、服务乘客的方式更智能,让襄阳公交成为襄阳的一张名片,让襄阳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温暖。
(全媒体记者熊丹青 吴肖)
市政协委员廖爱红:
我心中的襄阳是阳光向上的。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乎孩子的一生,也关乎国家的未来,迫切需要加大重视。
我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消除社会偏见。
家、校、社、医要协同关注,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学校要开好心理健康的课程,办好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还要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在社区设立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室,邀请专业的咨询老师走进社区;医院方面,也应与学校进行良好的对接,形成求助有门、转介有序、费用有度的治疗体系。
(全媒体记者熊丹青 吴肖)
《襄阳日报》(2025年1月11日3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罗安 终审: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