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试卷做游戏——

这些学校期末“乐考”玩出新花样

2025-01-14 10:23:09 来源:襄阳晚报


大庆路小学“襄阳寻宝记”无纸化测评活动现场


晨光小学教联体的学生正在“闯关”

□全媒体记者张丽 通讯员张霞 李芋萱 文/摄

一个关卡一个关卡“闯关”、到襄阳各景点“寻宝”……今年1月3日起,晨光小学、大庆路小学、市二十中等学校相继组织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评活动,以开展趣味活动的形式代替期末考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考。

自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小学在布置作业、期末测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期末不再进行纸笔考试。

闯关游戏 代替期末考

1月3日,晨光小学校园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这里正在举办一场主题为“福娃戏彩年味浓,乐考启智伴福行”的游园活动。此次活动将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评巧妙融入游戏,使孩子们在游园的喜庆氛围中,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朗读卡片上的字、词和句子,任选两个数字,说出它们相乘的结果,背诵古诗词,看看钟表上的数字是几点几分,说出含有“雨”字的诗词……记者在现场看到,综合性知识闯关设了5个关卡——“福娃识字小能手”“福娃巧算大挑战”“福娃古诗奇遇记”“福娃智闯情境岛”“福娃闹春飞花令”,孩子们踊跃参与。每闯过一关,闯关卡上便会多一枚“大拇指”印。

“闯关游戏涉及的内容不算太难,都是我们平时学到的知识。”戴着“福娃帽”,正在闯关的二年级学生刘馨颜说。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闯关游戏,我将这学期学习的课本知识进行了全面复习。”记者碰到二年级学生胡明哲时,他已集满15个“大拇指”,正准备排队领取棒棒糖等奖品。

晨光小学副校长袁丽告诉记者,此次设置的5个关卡重在考查学生的动手、动脑、听说能力,比如,第一关卡考查学生对拼音、字、词的掌握情况,第二关卡考查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和二年级学生利用乘法口诀快速口算的能力,第三关卡考查语文古诗词的积累情况,第四关卡考查学生认读时间和管理时间的能力,第五关卡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并通过飞花令考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等。

让学生绽放各自的光彩

“孩子们在整个游园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次快乐的旅程,他们从而爱上学校、爱上班级、爱上老师、爱上学习。”袁丽说。

晨光小学还邀请市四十六中、春园路小学、竹条中心小学等晨光小学教联体其他学校的孩子们参与本次活动,雄枫幼儿园和幸福之星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提前感受了充满趣味的小学生活。

刘玭宏今年26岁,参加工作两年多了,目前在市四十六中担任小学部二(2)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参加了本次活动。“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还增进了教联体学校师生间的沟通。”刘玭宏说。

1月7日,大庆路小学举办了“襄阳寻宝记”无纸化测评活动,以一场充满趣味与创意的无纸化测评培育学生素养。老师们化身“襄阳城使者”,拉开了活动序幕。一段精美的襄阳风光视频,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组后,学生们手持手绘“襄阳寻宝图”,化身小小探险家,探寻襄阳热门“景点”关卡。从古城门的诗词吟诵,到古隆中的识字挑战;从管家巷的算术解谜,到北街的解决生活问题,再到鱼梁洲的体能竞技,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了学习成果,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

大庆路小学校长金高明表示:“本次‘襄阳寻宝记’无纸化测评活动,是我校在‘双减’政策指引下对创新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融合趣味与知识的独特形式,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金高明表示,未来,该校将继续坚持教育初心,不断探索多元教育路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丰富的教育体验中,绽放各自的光彩。

家长观念正在转变

“孩子准备了好长时间,一关一关闯过去,很开心。”田女士说,“我的小儿子在晨光小学上二年级,好动,这样的活动有趣,他很喜欢。”

田女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高三。在两个儿子身上,她看到了“双减”前和“双减”后的变化。“老大上小学时参加笔试,而老二则在玩中测评,期末考查的形式完全不一样。孩子学起来更快乐了。”田女士说,在玩中学习、玩中测评,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袁丽介绍,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后,学校会创设语文诗词大会、数学速算以及七巧板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们潜意识里觉得孩子的学习要落实在纸笔上,我们也在引导家长们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比如,一二年级学生要重点培养数学计算能力,学校就引导家长们和孩子玩扑克牌大作战这样的亲子游戏等,帮助孩子练习口算。”袁丽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家长们由原来的不理解,变为现在对学校工作的配合,他们感受到,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能掌握该掌握的知识。

最近,市二十中小学部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无纸笔测评。该校副校长罗华芹告诉记者,“双减”后,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老师们更注重课堂内提质增效,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优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业答疑和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但家长们还是有一些困惑,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有家长担心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初中生活。老师们则不断为家长答疑解惑,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襄阳晚报》(2025年1月14日9版)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 终审:肖雨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