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向“新”而行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启动

2025-03-04 10:14:47 来源:襄阳晚报
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齐森林站在麦田里手把手教授防冻防倒伏、追施拔节肥技术

□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程婧 文/摄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2月28日,2025年襄阳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在襄城区卧龙镇屠巷村举行。科技工作者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持续培育新特色、打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用科技助农的“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以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三农”科技人才。

此次行动由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推进实施,旨在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我们不仅要组织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还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市农技协联合会秘书长黄朝炎说。

市农广校是我市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该校正高级农艺师高彬表示:“2025年,市农广校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业装备等开展培训,壮大农村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活动现场,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展出的“扶麦368”“扶玉224”等新品种备受关注。其中,“扶麦368”创造了湖北小麦亩产最高纪录,“扶玉224”则具有耐高温、抗锈病、适宜机收等优势。

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优良小麦、玉米种子研发、生产和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了15个小麦、玉米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科技进步奖等40余个。

种业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年伊始,襄阳种业捷报频传:市农科院申报的“玉米籽粒蛋白含量的遗传基础解析和新品种选育”项目获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填补了襄阳农业领域省基金面上项目空白;历经多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市农科院培育的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襄麦32”通过国家审定。这些突破标志着襄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除了推广新品种,我市还通过培育新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启动仪式结束后,一些农民前往襄城区卧龙镇屠巷村,参加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杨青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农户们详细讲解种植要点。现场气氛热烈,近百名农民认真听讲,并不时提问交流。此次培训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吸引近千名农民在线学习,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截至2024年末,襄阳市羊肚菌播种面积达3万亩,成为全国较大的羊肚菌产区之一,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产量不断增加,如何保障产业平稳发展、提升产值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程旭表示,3月7日至9日,中国汉江菌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5年第九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将在襄阳召开。届时,各地专家、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探讨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为襄阳羊肚菌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襄阳晚报》(2025年3月4日4版)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 终审:肖雨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