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倩 杨柳 黎贵波 通讯员席玲 杨羽南)4月24日17时1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起的烈焰托举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简称航天四院42所)的科研团队,如同航天征程中的“隐形卫士”,凭借逃逸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载人飞船密封件等多项核心技术,为这趟问天之旅织就了一张坚不可摧的安全网。
逃逸系统是为了确保飞船发射阶段航天员生命安全而设计的,需要在2秒之内高速将逃逸塔带到安全区域。这对逃逸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的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
尽管是“一次验证、组批投产”的成熟产品,已实现“厂里装、厂里发”的成熟状态,逃逸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研制负责人刘学仍带领团队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通过与兄弟单位工艺师、设计师的紧密协作,持续收集每轮装药数据,对配方进行重点监测与年度评估。
“我们以各种‘售后服务’持续开展保驾护航,确保产品万无一失。”刘学的话语中透着航天人特有的严谨。
如果说逃逸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是生命的“安全盾”,航天四院42所研制的神舟飞船返回舱及轨道舱结构与机构用密封件产品则是舱体的“守护者”。
自1998年成功竞标神舟一号(试验船)密封件项目以来,航天四院42所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密封攻坚”。从“神一”到“神二十”,宇航配套及特种橡胶材料与工艺研究课题组已为飞船总体单位提供数万件密封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率100%。
此次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从最小几毫米的仪器设备用密封件,到最大直径两米多的舱门密封件,宇航配套及特种橡胶材料与工艺研究课题组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提供了数十种产品,可满足航天员在舱内长期开展活动的要求,为航天员构建起隔绝太空环境的“生命屏障”。
宇航配套及特种橡胶材料与工艺研究课题组组长李杰自豪地说:“维持产品稳定性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产品成功通过8万次地面疲劳试验,经受住-90℃至200℃极端温差考验,可满足在轨时间不少于25年的长寿命要求。”
与此同时,面对总体单位“保持成功飞行的产品技术状态基线不能变”的要求,宇航配套及特种橡胶材料与工艺研究课题组把控“人、机、料、法、环、测”等要素,开展原材料规格化工作,保障配方适用性不因原材料厂家波动而变化,同时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定向研制,“双管齐下”确保宇航产品的高标准和高可靠。
从地面实验室到浩瀚宇宙,航天四院42所科研团队用匠心与热血,将“风险点”锻造成“安全点”,把“稳定线”筑牢成“生命线”。他们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对航天精神的传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
《襄阳日报》(2025年4月25日2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肖雨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