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造口师42天弯腰治愈30厘米伤口
在医疗护理领域,创新技术是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力量。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始终牢记“以仁爱守护生命,用专业共筑健康”的使命,以专业与匠心探索护理技术新边界。在长期实践中,他们锤炼出多项护理硬核技术,为患者搭建起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护理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本系列报道将聚焦这些硬核技术,展现护理团队如何用创新与温度,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书写护理事业的新篇章。
病人身上的伤口,一旦久久不能愈合,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焦虑和担忧,可能还有自卑和难堪。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群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多年来,凭借特色诊疗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伤口造口患者筑起“生命的港湾”。
这些“专家型”护士能对患者伤口造口相关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制定护理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每年专科门诊接诊急性及慢性伤口患者约3400人次,接诊造口患者约500人次,开展居家上门护理服务160余例,并不断将新业务、新技术辐射至周边县(市、区),获得同盟单位的一致好评。
精湛医术,攻克疑难伤口难题
王女士因心脏搭桥手术,左腿取下30多厘米长的血管,本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她,伤口愈合之路充满坎坷。手术出院半个月后,左腿出现疼痛、流脓、红肿等不适情况,王女士慕名来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专科护士冯静面对这一棘手的伤口没有丝毫退缩,积极联合MDT团队,制定详细的换药护理方案。每次精心地换药,冯静都要持续弯腰1个多小时。凭借着冯静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经过42天30多次的换药处理,王女士的伤口渐渐愈合。该患者及其家属满怀感激送来锦旗和感谢信,那句“你们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是对这位“专”字号护士冯静最高的赞誉。
创新技术,开启居家护理新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也不断在专业上进行创新,将腹腔镜下低位直肠造口护理随访管理上线至微信小程序护理平台,并成功开展十余例,获得患者较好反响,同时居家护理运用简易VSD负压吸引治疗难愈伤口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希望。
家住樊城区的李先生是一名因长期卧床导致Ⅲ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伤口溃烂严重,疼痛难忍,其家属心急如焚。得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后,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预约,专科护士冯静评估后上门为李先生进行换药,让该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后续的居家护理过程中,冯静通过定期微信回访及现场评估,根据伤口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该患者的伤口逐渐愈合,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该患者家属激动地说:“没想到在家也能享受到这么专业的护理服务,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优质服务,赢得患者广泛赞誉
无论是面对复杂的伤口还是难以描述的恶臭性伤口,她们总是耐心地接诊,弯下腰、低下头,细致地进行处理。她们深知,这些恶臭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可以及时给出伤口处理意见。
一位来自谷城县小山村的老人,因造口术后不能正确更换底盘,导致底盘多次渗漏,造口周围皮肤破溃,排泄物的刺激让他痛不欲生,甚至有过三次轻生的想法。作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乡村帮扶对象,在该院党委书记周卫兵的亲自带队下,专科护士冯静为老人查看造口情况,通过清洗、消毒、湿敷,并向其传授简单易懂的操作方法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在大家热心的关心与帮助下,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团队奋进,铸就卓越护理品牌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自2018年全面开诊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院伤口造口专科学组现有国际造口治疗师4名、国际伤口治疗师3名、省级伤口造口专科护士4名,同时在普外科、泌尿外科、ICU等科室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她们用专科技能陪伴患者一起“静待花开”。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该院伤口造口专科学组成员也在全国大赛中多次崭露头角,充分展现了该院专科学组的护理水平。该院专科护士冯静2017年参加全国造口护理达人比赛荣获亚军;2018年参加马来西亚举办的亚太第22届国际造口治疗师年会;2019年、2021年、2022年多次荣获全国疑难造口伤口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获国家新型专利3项;著书3部,发表论文3篇。
(王琦)
《襄阳日报》(2025年5月9日8版)
编辑:杨星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