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保康茶旅融合:解锁绿色经济新密码

2025-05-19 15:57:04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杨恒祥(襄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留置看护大队)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自古以来,茶就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浪潮中,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正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改写着乡村经济发展的格局。保康,这座位于湖北襄阳的小城,正凭借茶旅融合,绘就一幅绿色发展的新画卷,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保康深谙其道,立足自身丰富的茶叶资源,以生态种植为根基,擦亮茶叶品牌。保康作为襄阳高香茶核心生产区,茶园基地规模从2018年的15.4万亩扩大到2023年的19.6万亩,这背后是保康对绿色生态种植的坚守。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保康的茶叶从源头就带上了“绿色”的标签。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让保康茶叶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了高品质茶叶的代名词,为保康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茶文化旅游季活动则是保康茶旅融合的精彩“舞台”。每年的茶文化旅游节,八方来客齐聚千亩茶园,共襄盛会,共品香茗。游客们不仅能体验到亲手采茶、制茶的乐趣,还能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茶园里,穿梭在茶树间,感受着茶香四溢,听着茶农讲述茶叶的生长故事,这是一种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而制茶车间里,看着新鲜的茶叶在一道道工序中变成香气扑鼻的成品,更是让人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体验式旅游,将茶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也为茶文化的传播找到了新的路径。

从单一的茶叶种植到茶旅融合,保康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风景”“卖文化”的华丽转身,解锁了“绿色经济”的崭新名片。保康茶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茶叶的销售。茶文化旅游节期间,保康茶叶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上涨,旅游收入更是大幅提升。茶旅融合让保康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全产业链的技术赋能是保康茶旅融合持续发展的“加速器”。保康引进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萧氏茶业集团,建设保茶集团,推行“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专业茶厂+农户”的运营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制定完善种、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规范,提升茶叶产品总体品质。从茶叶的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和旅游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科技的力量。智能化的茶叶加工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茶叶的品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了茶叶的销售渠道;智慧旅游系统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技术赋能让保康茶旅融合发展如虎添翼,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保康的茶旅融合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茶文化的挖掘和展示还不够深入等。但保康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应对,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让茶旅融合发展更加成熟。

保康的茶旅融合发展,是一次成功的绿色发展实践。它以生态种植为根基,以茶文化旅游活动为载体,以全产业链技术赋能为动力,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保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像保康一样,解锁绿色经济新密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绿色力量。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李云飞


编辑: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