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龚樊(襄阳市樊城区清河口街道清河桥社区)
近日,一段乡镇书记、镇长在油菜花田里跳魔性舞蹈的视频引爆网络,成为热议话题。舞蹈动作笨拙滑稽却真诚,面对网友掉面子的质疑,书记直言,自己的面子是老百姓给的,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了,再掉一次面子又何妨。这场“不专业但走心”的表演,恰好解锁了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映照出新时代基层干部转型的勇气与智慧。当“网红思维”撞上“乡土中国”,唯有以“破茧”姿态重构干群关系、创新治理模式,方能在流量浪潮中守住为民初心。
乡镇书记、镇长尬舞“出圈”的背后是干部思维的“破圈”。当传统文旅推介受困于耗资百万拍形象宣传片的高成本模式,湖北多地干部已躬身入局,随州文旅局长变身“曾侯乙编钟”古风代言人,恩施干部直播带货腊肉腊肠创下千万销售额,襄阳堰河村支书用短视频记录茶山四季……这些“不务正业”的背后,是干部对“互联网主权在民”的深刻认知,与其花百万请明星代言,不如让“带露珠”的乡土表达直抵人心。
湖北乡村振兴也在不断进行深层探索治理革新,因地制宜把“网红流量”炼成“发展增量”。黄冈红安县推行“干部新媒体能力必修课”,将直播带货、短视频策划纳入绩效考核;宜昌枝江市建立“乡村网红孵化基地”,培训村干部掌握流量运营、危机公关技能。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涉农短视频播放量超300亿次,带动农旅综合收入增长23%,印证“小屏带活大产业”的乘数效应。
网红经济是“药引子”,产业生态才是长效方。咸宁九宫山构建“网红打卡点—精品民宿群—高山康养带”三级转化体系,游客复游率达45%;十堰武当山打造“太极研学+民宿聚落”,让年轻游客从“拍照一日游”转向“修行一周游”。这些实践揭示,流量变现不能靠单点爆破,必须通过“场景营造—服务升级—产业延伸”形成闭环。
流量狂欢后也要冷静思考,面对“镇长跳舞”引发的效仿潮,需要警惕“昙花现象”应该有清醒认知,拒绝“为潮而潮”的模仿秀。某地模仿“魔性舞蹈”却因景区配套不足遭差评,教训深刻。流量运营必须与基础设施升级同步,鄂州梁子湖环湖绿道配建5G智慧导览系统,荆门爱飞客镇打造“低空飞行+航空研学”体验基地,武汉木兰草原景区通过干部直播引流后,迅速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开发沉浸式剧本杀、草原音乐节等业态,用“硬实力”托举“软传播”,避免“尬舞”沦为自嗨式表演。流量运营不是“谁红学谁”,而要“因地创红”。
放下身段才能听见泥土的脉搏,敢于创新方能激活沉睡的资源,拥抱流量更需修炼内功。当随州千年编钟与抖音神曲同频共振,当三峡大坝与AI虚拟主播跨界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干部群体的形象重塑,更是湖北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借船出海”的智慧。放眼全国,从浙江“村BA”到河南“戏剧幻城”,从山东“曹县汉服”到乡镇干部“油菜花舞”,乡村振兴的“千万种打开方式”正在证明,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永远生长在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