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杨恒祥(襄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留置看护大队)
近期,湖北文旅以强势姿态闯入公众视野:从各地市紧跟热点的创意实践,到襄阳古城墙光影秀、唐城夜游等项目的持续火爆,荆楚文旅的热度背后,是对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刻思考与积极响应。这一系列创新实践,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的生动诠释,更是湖北文旅突破传统路径、重构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湖北文旅的新玩法,彰显着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激活。以襄阳为例,当千年古城墙邂逅全息光影技术,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碰撞出震撼体验;唐城景区以“十二时辰”沉浸体验为内核,通过延长夜游时段、增设双循环演出,让游客在光影流转中沉浸式感受盛唐风华。古隆中景区别出心裁推出“背诵《隆中对》免门票”活动,近千名游客在朗朗书声中亲近三国文化,AI机器人“诸葛先生”的互动设置,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趣味交融。这些创新举措,本质上是将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文旅IP,实现了老资源与新表达的有机结合,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湖北文旅的夜间经济,开创了“月光经济”的立体生态。区别于传统的亮化工程,襄阳六〇三文创园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演艺剧场与主题酒店,“印刷艺术周”的举办让旧厂房变身创意空间,文创产品销售屡创新高;闸口“大虾一条街”不仅以美食吸引游客,更引入非遗市集与街头表演,将味觉消费升级为文化体验。唐城的《盛世唐城》夜游演出,以声光电技术重构历史叙事;北街的汉服体验、管家巷的创意市集,让古城夜晚兼具烟火气与文艺范。这种“夜游+夜演+夜娱+夜购”的多元模式,打破了夜间经济的单一维度,使其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核心增长极。
湖北文旅的服务升级,体现着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流量变留量,服务是关键”,襄阳在细节处彰显“宠客”诚意:开放多处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景区便民服务台提供应急药品、旅游地图等贴心服务,甚至协助游客解决突发状况;城市公厕免费供应卫生用品,细微之处尽显城市温度。这些举措打破了“门票经济”依赖,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营造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想来、年轻人愿留”的文旅生态,标志着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理念跃升。
当然,湖北文旅的发展仍需直面挑战。随着热度攀升,部分景区面临服务质量波动、基础设施承压等问题。未来,需持续深化“文化IP+科技赋能+生活方式”的融合深度,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强化品牌内涵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从“短期流量”到“长期留量”的跨越。
湖北文旅的破圈突围,绝非偶然的创意爆发,而是深耕文化肌理、紧扣时代脉搏的必然结果。它以创新玩法激活资源、以夜间经济拓展场景、以贴心服务构筑生态,为传统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湖北模式。展望未来,若能继续深挖荆楚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与科技、生活的深度融合,定能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书写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这既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时代的回应。当文旅体验成为情感共鸣的载体,城市的魅力便有了跨越时空的力量。
编辑:崔怀宇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