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建春 特约通讯员 张照 通讯员 王满 张安琪
马桥镇峰山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协同发力,村庄实现全方位蜕变。
初夏时节,玉屏山麓的峰山村绿意盎然,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19个新砌花坛点缀其间,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三个优先一个为主’原则,充分尊重民意,从环境整治到产业项目推进,群众从最初的观望者变为参与者。”峰山村治调主任张祥旭说。
环境整治启动后,93户农户自发投工613个,村里筹资46万元改造家园,完成55家屋面改造、70户庭院整治,小区居住环境提升。
在金银花种植基地,一簇簇金银花吐露芬芳,村民们挎着竹篮,指尖翻飞间,鲜嫩的花苞落入篮中。“有时候一天能摘20多斤金银花,能挣100多元。”峰山村二组村民辛道萍说。
药材加工车间里,筛选机、烘干机、冻库等设备运转不停。
峰山村党支部委员殷自敏介绍,集体和农户的农产品都在这里交易,有烘干、保鲜等设备,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带动附近村民增加收入。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峰山村已形成核桃360亩、黄桃170亩、金银花120亩、苍术50亩的产业格局,带动90%的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年创收180多万元。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四季都有收获的喜悦。
闲置的教学楼变身为乡村民宿,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的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旅游业发展非常有前景。”云岭山居民宿店负责人熊诚思自信地说。
在峰山村幸福广场,村民们或是聊天,或是围坐在一起商议村里的事务。幸福广场旁的“民议亭”,成为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化解纠纷、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
“广场建得很好,没事就来广场玩,跳广场舞、聊天,村里有啥事我们在一起商量,邻里更和谐。”峰山村二组村民桂先艳说。
从环境治理到农旅融合发展,峰山村描绘着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未来,我们将继续管好产业基地,扩大规模,进行深度加工,提升环境档次,让峰山村的明天更美好。”张祥旭表示。
《襄阳日报》(2025年6月10日6版)
编辑:周艺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