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琦(枣阳市国投集团)
5月28日,襄阳市召开“枣阳皇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为这颗“千年贡桃”的现代化转型按下加速键。从湖北省推动消费升级与地域特色融合发展的宏观布局,到枣阳皇桃在产品品质与产业模式上的创新突破,这场发布会不仅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清晰路径,更彰显了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强劲脉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枣阳皇桃”在产品和产业两个维度上培育更强的创新基因,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必然选择,更是激活区域发展源头活水的关键之举。
从“有桃吃”到“吃好桃”,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不仅是产量问题,更是品质问题。枣阳皇桃种植面积已突破20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但市场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枣阳皇桃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正是以产品改良为突破口,以产业创新为支撑,通过实施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升级、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等举措,推动传统桃产业向精品化、品牌化转型,让群众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这一华丽转变背后,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洞察。然而,产品改良、产业创新,核心在于“人”,前者需要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撑,后者需要经营能手推动市场拓展。实现这一目标,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是关键。只有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创新的新型农业人才,才能将创新基因真正植入产业发展血脉,真正将品质升级转化为民生福祉。
农业产业链的升级,犹如一场接力赛。产品是起点,产业是赛道,新质生产力则是驱动产业链式发展的“加速器”。枣阳皇桃的实践,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诠释。当地搭建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整合了种植数据、供需信息,还引入专家在线指导,从种植端的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到加工端的果脯、果汁、桃胶等深加工产品开发,再到销售端的电商直播、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潜力。这种“链上高速”的重构,让“枣阳皇桃”在产品和产业两个维度上培育更强创新基因,从而跟上形势的要求、时代的步伐,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涅槃转型。
做强产业,更要做好消费文章。在消费升级与地域特色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枣阳皇桃”不仅是农产品,更是文化载体和消费引擎。当地以“桃文化”为核心,植入汉文化IP,打造“赏桃花、品皇桃、游古迹”的特色文旅线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游客不仅能体验采摘乐趣,还能感受千年汉文化的魅力。这种“农文旅+新消费”的融合模式,既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又能充分释放地域特色消费潜力,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区域经济注入持久动能。
省委、省政府赋予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时代使命,要求襄阳在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城乡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讲好一颗桃子的故事,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统筹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一颗颗皇桃变成乡村振兴的“金果子”,当一条条产业链变成群众增收的“致富链”,襄阳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更坚实的支撑,湖北建成支点的征程也就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 郭玉龙






